-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申报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材料
申报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材料一、特色资源简介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是四川省农业厅直属管理的县级事业单位,始建于一九三七年,全场现有职工400余人,是四川省三大选原种场之一,现有土地面积700余亩。担负着全川近三分之一的原蚕种供应重任。场区坐落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县城境内。全场共分四个区域:学街场部;南桑园;黑蛾寺桑园及西桑园。 “绵绵桑园望不断,绿浪翻腾胜似海”,占地700余亩的园林式高产桑园,是四川省目前最大最全的桑品种科研栽培及实验基地。其低耗高产、科学的管理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科学的养蚕制种方法,打破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模式。引发了蚕桑行业的一场革命。为全国蚕桑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年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桑树,绿枝绿叶喷勃而出,迎春吐蕊,那满枝的春芽犹如颗颗镶嵌在绿枝上的宝石,随风飞舞,向着踏春而来的世人毫不吝惜的散发出让人沉醉、又清新无比的氧气。园内依地势而建的道路星罗棋布、四方通达。漫步其间那沁人心脾的园林气息,总会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省道部颁二级“三射”公路横穿其间,更为来往的宾客提供了方便。 “西苑植物园”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于XX年开始,陆续投资300余万元开发建设的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家乐风景旅游景区,园区现已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土地达40余亩,目前共有接待点12处,工作人员近100余人。园内主要以现代文化、民族风俗、传统结构等建筑风格为主调,再以飞檐峭壁予以点缀修建而成,较之普通的农家乐其档次和特色高去甚多。园内植物多以“四季常青叶满枝、鲜花常开永不凋”的乔灌花草为主,在辅以松、柏、樟、桤等竹木和各种果林,使景区增加了无穷的魅力。由此被游人赞扬为“天然氧吧”之美誉。整个植物园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及方便、舒适的特色。植物园的后山就是三台县因此山而得名的三台山,是一处道教圣地,观中的一首“玉柱蟠龙镇梓州,凤凰展翅盖牛头,三台山下七星现,马跃崖前看鱼游。”名诗,陶醉了多少朝山人。二、地域环境优势 三台县水陆交通发达,是四川省川中地区的交通枢纽,素有“川中重镇”、“剑兰名都”之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绵阳市东南部,属川中丘陵地区,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偏旱、夏热多雨、秋有绵雨、冬暖少雪,常年平均气温在16.7摄氏度。 三台县古为郪县,涪城县地,以县城西之三台山得名。西汉高祖六年始有郪县,南朝萧梁时置涪城县。元至元二十年并涪城县入郪县。明洪武九年撤郪县入潼川州直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三台县,迄今共历2188年。目前是一个拥有148万人口以上的农业大县。县境北与梓潼、盐亭县交界,东与射洪、蓬溪县毗邻,南与中江县接壤,西与绵阳市中区相连。 三台属文化古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唐代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无稹、北宋文人苏易简、苏舜钦,清代学者李调元等先后寓居于此,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不朽诗篇和遗址。 出三台县县城南行35公里,有始建于南宋嘉定三年,现已存史八百年的四川道教名山云台观。观内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有鲜为人知的珍贵文物,观外散布着汉代岩墓、明清墓葬三国蜀汉遗址七星台和山寨城堡旧址圣母峰,加之周围青山环绕,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古柏森森,更给这巍巍道观增添了无数神秘和幽邃,是朝山逛庙、寻仙访道、消夏渡暑的胜境名山。 出三台县县城南行30公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郪王城遗址。两千多年前的郪江古镇,是战国时郪王国首都。汉高祖六年以其为治所始置郪县,后县名、治所虽发生变迁,但千年古镇仍留存至今。镇内随处可见秦砖汉瓦,百年古榕,有“一官、二馆、三门、五庙、七楼”可考古代建筑与雕刻工艺,有汉墓群、千佛岩、千子坟、九龙桥、会仙桥可鉴历代风土人情。而最具考古旅游价值的,首推汉墓群。万余座汉墓散布于镇周山丘悬崖上,墓室内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多种雕刻。是不可多得的一处历史文化景观。 位于城东涪江左岸的东山寺,远考为唐代所建普惠寺,南宋更名为东山寺,其“东林晚钟”飨誉梓州。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寺有苏公泉、备物亭、临川阁、物爽轩,俱下瞰江,山顶有东楼“,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之所。寺内现存四百年的六角砖塔,谓之东塔,略有倾斜仍巍巍屹立,登塔瞭望,城区全景尽收眼低。溯江而上1公里,有八十年代新发现的东山摩崖石刻。在长200米、宽20米的山腰崖壁上,有摩崖造像和题刻20龕,出土文物较多,其中有大型造像三尊,但未彻底完工。因无史可考,疑与唐开成年间涪江东移有关。 位于城西蟠龙山的大佛寺,始建于元大德五年,风格为三重檐斜山式,四角高翘凌空,巍峨壮观。内设观音殿、罗汉殿、五圣殿、餐经殿等。现存佛像身高12米,为1987年海灯法师开光。朝山拜佛者可谓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位于城北长平山的琴泉寺,始建于北周。初唐王勃、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