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水磨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魂牵梦绕水磨坊   多年了,有一种声音一直在耳际敲着。“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急促中蕴节奏,简单中含真情。仔细聆听,又若有似无。似乎时时刻刻响在脑海,可又遥远得抓不着也找不到,仿佛是一种默契,又好像是一种召唤。直到这次回老家,我才找到了它。   我的老家官庄,是一个古老的小村,十多户人家散落在核桃林里。村旁,源于苍山莲花峰的上邑河淙淙地向西流去,河两岸是狭长肥沃的小坝子,坝子尽头才是村庄。多年之后回来,上邑河依旧清澈闪亮,依旧铮铮淙淙,河流两岸,遍地是核桃树。核桃林掩映之下的河谷,依旧宁静清幽,充满诗意。但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总觉少了一点什么?   沿着古老的引水沟渠,迟疑的脚步究竟要找寻什么?我问自己。走出小村时,豁然一亮,“当当当当”的声音分外清晰――一座水磨坊映入眼底。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孤独地蹲踞在水渠上。檐头的瓦片掉落了数匹,瓦楞间的草丛青葱逼眼,一扇久经风吹日晒的木板门,静静地倚在门框上,似乎已经不起轻轻一推。   没有人,门没锁,我们轻轻开门进入。房中,石磨飞旋,玉米面顺着石磨边沿溜出来,在方形的磨巢里,等待主人运走。靠近石磨的地方,新鲜的玉米面又细又白,离得稍远的稍粗一些。石磨的下扇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的一扇在飞速旋转。下扇古朴沉稳,上扇历经多年的磨练,早已走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变薄了,大概只剩下扇的三分之一厚了。磨上方的那个倒立锥形木斗,被绳索挂在屋梁上,斗中贮存的玉米正顺着开口处流到石磨的口中,一个卡口阀在锥口处调节流入量的大小。一个挂在锥斗口的木片被短绳牵在石磨的上扇上,石磨转动时木片不停地振离又来回地敲打,锥斗出口流淌的玉米因此而不会停歇。那个“当当当当”的声音,就是木片敲打石磨发出的。   抬头四顾,房中蛛网尘结,好像很久都没有人来过,磨为何依旧在工作?带着疑问我们出来,在磨房门口的石凳上小坐。听流水冲击水车发出的哗哗声,听石磨转动的隆隆声,听木片敲击磨盘的当当声,一种悠远的会意浸入脑海,记忆不断被碾碎……   这座水磨坊不知建于何年,我小时候那里就是很热闹的地方,也是我们离不开的地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乡的经济发展很落后,人们的主食就是玉米面。这个水磨速度快,磨出的面细,附近十来个村子,人们或背或驮,都来这里磨面。每当黄昏之后,排队等待磨面的,无事闲逛的,看热闹的,会朋友的,纷纷往这里汇集,磨坊成为一个热闹场所。磨面人也喜欢这样的热闹,他们只偶尔进磨房添一下玉米,撮一下堆起的面,又出来加入外面的热闹。倘若来了一个俏丽的磨面姑娘,更惹得一村的小伙围着磨房转悠。一个小伙,陪磨面姑娘守了几次磨房之后,帮忙背着磨好的面袋子,中途没歇气就送到了姑娘的家,自然获得了姑娘父母的赞许,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磨房为媒,成全了一桩美事,磨房的故事也更加美丽起来,一时间磨房更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漫漫冬夜,一堆篝火的周围,伸出一圈各种形状颜色的手,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或抓一把玉米粒丢到火堆里烧吃,直到月亮偏西了,精彩还不散去。   水磨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的时候,惟到检修时,才能停歇几天。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修理时,磨房主人请来老石匠,掀翻磨扇,把磨平的磨齿一锤一凿重新錾深。水磨的下扇是固定的,一般磨损较少,而转动的上扇,每次都要錾深一层。用上十来年,上边的一扇就要换掉。换出的磨盘,自然成为磨房前的桌子。在石匠修理磨扇的时候,主人忙着到磨房底下,查看水轮,修理更换木板做的叶片。磨房主人一般提前几个月就告诉大家,要在什么时间修磨。可真正修理时,依旧有人来要求磨面,有人询问开磨的时间。   磨房前不可能永远热闹下去。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家乡人大面积种植核桃树,家家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人们不再吃玉米面了,喂猪用的玉米面,嫌水磨太慢,都用电磨了。那些路远的人家,干脆自己购买了两相电的磨面机。于是,水磨坊渐渐门前冷落鞍马稀――热闹已成昨日黄花。   磨房主人的到来,打断了我在旧日时光里驰骋的思绪。我问他:是谁来磨面?须发斑白的老人家说:“哪个还会来磨面!磨自己的。”他说,用电磨要四元钱一百斤,水磨是自家的,沟渠里的水一直很大,磨得虽慢却不用出钱。磨完一斗来换一下就行了,反正自己也是闲着,就当是锻炼一下身体。谈起昔日的时光,老人家无限惋惜地说:“如今,水磨一年里只自家用几天,孩子们都不愿意看磨了,等我死后,水磨坊也就完了。”是啊,总会有一些人和物淡出历史,不论我们如何眷恋,水磨坊磨面的使命已经结束了,可水磨坊的生命难道就这样结束?   看着离水磨坊不远处的现代化磨房,我想到了电磨。是的,电磨磨面快,但快到了人只能紧跟着机器奔忙,再没有空暇时间和心理空间来发生烂漫的故事。而水磨坊,曾是家乡朴素的心脏:错落的民居,平静的流水,古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