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省腹地侗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鸡鸣三省腹地侗乡   不想去嘈杂的地方听喧嚣,不想去拥挤的地方看人头,于是决定找个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去走村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一位叫“千户侗寨”的网友帮助下,找到一个叫独峒的地方。她隐于湘、桂、贵三省交界的群山深处,如一片纯洁的处女地,保存了最原始的侗族风情……      出发前,约朋友同行,没想到帖子发出,最后竟吸引了十多名驴友,其中包括11个大人和5个小朋友。11个大人中有5位美女,而5个小朋友中最小的阿木居然只有6岁。背上背包、背上帐篷,我们一起向那个未知而遥远的侗乡进发。      干冲,大山里的鱼米之乡      火车、汽车,经过长途奔袭,10月2日14时,我们终于到达广西三江,“千户侗寨”早已为我们联系好两台微型面的,我们从三江县城直接赶往当天的目的地――干冲。   干冲,离独峒约10公里,是三江最大的侗族村寨,寨子里有1000多户5000多人,立寨时间超过千年。“千户侗寨”告诉我们,干冲是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山环水绕、水草茂盛、鱼肥粮丰,被誉为“大山里的鱼米之乡”。   而干冲能成为三江第一侗寨,据说和康熙还有关系。相传300多年前,康熙微服私访途经干冲时,因困顿在路边歇息。路逢一对干冲夫妇,吸了男子送的几片干烟叶后困顿即消。听说夫妇俩为无男传宗困扰,便命夫妇就近找来一公一母两株樟树苗栽下,按侗人习俗系上黄布条(侗人栽树时树干上会系上草标或土布,提醇路人不要践踏),并叮嘱夫妇俩逢年过节双双来祈拜,来年定可生男孩。夫妇俩按叮嘱去做,果然应验。于是干冲无嗣者纷纷去求,皆灵验,连续数年,干冲人口倍增,终成三江最大的侗寨。   在久远的传说中,两个小时过去了,干冲出现在我们眼前。第眼,干冲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震撼,一路劳顿和饥饿,我们决定先填饱肚子。晚饭安排在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嘎婆家里,据说嘎婆是村子里最有名的女歌师,侗族情歌唱得非常棒。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富足的生活状态,干冲人养成了怡然自乐、幽默诙谐、吟歌养心的秉性,无论走到村寨哪个角落,随便一对成年男女,都能对上三天三夜的情歌。而干冲人的生产活动、节庆祭祀、民约寨规、礼仪交往、讲古歌舞、宗教聚会、红白喜事等更是无事不歌。他们把能说会唱的人称为歌师,因此歌师乃干冲一“宝”。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嘎婆特意杀了一条狗,把亲戚朋友都动员起来为我们做菜。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大伙决定先安营扎寨。把帐篷扎到学校操场去。但热情的嘎婆无论如何不让我们去学校,让我们就把帐篷扎在她家的木楼上。最后,十几顶帐篷把嘎婆家的木楼占得满满的。   扎好帐篷,饭也好了,嘎婆家的堂屋里架上了三张桌子,狗肉、香猪肉、粉肠、酸鱼……每张桌子都被挤得满满的。嘎婆的儿子从里屋提来一桶约15公斤的米酒,在桌子上摆上一圈吃饭的大碗,把每个碗都倒上满满一碗酒。美女们一看赶紧溜之大吉,而小朋友们大概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豪迈的阵势,兴奋得在桌子间窜来窜去,连村子里的狗儿都赶来凑热闹。   在一片敬菜和敬酒声中,大家很快满脸通红。酒至半酣,房门被推开,原来是干冲的款首(干冲侗族地区是唯一保留有“款”的地方,“款”类似族规,款首相当于族长)、歌师、村主任、妇女主任等一干人马闻讯而来。   15公斤米酒很快桶朝天,嘎婆的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又提来了好多米酒,于是大碗米酒继续喝着,动听的侗族情歌也开始在屋子里飞扬起来。同去的美女为了助兴,把自家家乡的山歌也亮了出来。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有了朦胧醉意,而嘎婆她们的侗族情歌声正浓,她们或两人相对、或三人合唱,偶尔唱错,对方便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只有坐在旁边观战的份。   “千户侗寨”告诉我们,歌师们已经斗上劲了,要分出个高低胜负才会罢休。大伙一听不禁咋舌。此时酒桌上很多人早已不知去向,我四处找寻,发现他们已经转移阵地,跑到厨房里继续喝去了。   这个晚上最后怎么散场的,我一点记忆都没有了,只记得歌师告诉我们,干冲地处湘桂古驿道,数百年来,无论是兵家游勇、商贾货郎、卒赈挑夫、赖佬乞丐、木工铁匠,还是逃荒避难的、补锅阉猪的、堪舆卖艺的、走朋串友的,都络绎不绝地穿梭在这个村寨边。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在干冲找到饭吃、借到宿住。因为干冲人素有“来者都是客”和“穷一辈不穷一餐”的观念,如谁家因吝啬不给求助的外地人施饭、借宿,全村男女老少会群起而攻之,最后落个“吝啬鬼”的名号,从此这家的后生就难讨媳妇,女孩也嫁不到好人家。      高定,仙鹤落脚的地方      第二天中餐后,我们将要翻过几座山头徒步去高定。越过嘎婆门前的小河,爬上高高的山头,嘎鎏她们“下次再来”的喊声还在耳边回荡,她们挥动的手依然可以看见。   高定距独峒约10公里,与干冲一样都分布在侗族“圣山”三省坡下面,从干冲到高定有青石板铺成的山路相通,徒步约一个半小时可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