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汉口租界建筑风格演替及保护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代汉口租界街市空间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的剖析和研究,从时间脉络和空间线索两个角度,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冲突下城市外部空间以及建筑单体演变的共时性与历史性的存续关系,从而为武汉这个历史名城的整体保护,带来多角度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汉口租界;演替;整体保护;存续关系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rket space and construction style of Hankou Concession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discloses th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survival relationship of city outer space and construction evolution under the East-west culture clash, and provides multi-angle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for the overall protec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city Wuhan.
Key words:Hankou Concession;succession;overall protection;survival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09)12-38(8)
作者简介:陈晶中南建筑设计院四所助工
殷炜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助工
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汉口自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租界范围达到最大,共有英、法、俄、德、日五国设立租界,外商的涌入、洋行的设立,以及与外贸密切相关的外资企业的兴办,都促使汉口渐次由内陆型的封闭式城市向开放型的国际性城市迈进。
1近代汉口租界
汉口租界从建立时起,在地域上先后共有五国租界,分别为英、俄、法、德、日五国。沿着长江从现今的江汉路向北一字排开。但是租界自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向外扩张,原有的地界概念并没有真正地描述租界的具体范围。租界建立之后先后扩张的面积相当于所划租界的总面积,也就是说租界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图1)。从图中可看出,租界扩张的发展态势是以长江及汉水的水路交通命脉和京(卢)汉铁路陆路交通枢纽为主要依附的,这也体现了国外资本输入的一个重要轨迹,租界之国正是依靠这两条命脉作为生活供给和资本扩张以及物资运输的途径,联通水路及陆路成为这些租界一个共同的街区规划特点,近代汉口租界的基本格局大体形成。
2近代汉口租界的发展与建筑风格的演替
纵观租界发展历程,根据重要历史事件对近代汉口租界区的影响,可将近代汉口租界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租界创立初期(1861-1898)
自1861年英租界设立并兴建领事馆开始,至1898年日本租界建立后,现租界范围及轮廓基本成形,租界内外交通及建设已成规模。租界建立之初主要建设项目为使馆及相应配套建筑,随着列强资本进入,外资企业的厂房及洋行建筑大量增加,及至19世纪末,大批外资银行及洋行还有配套居住建筑也相应建设起来。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为殖民地“外廊式”和古典主义风格,“外廊式”是殖民者在到达中国之前为适应南亚及非洲等热带气候,在原先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四周附带外廊的2层~3层建筑。古典主义风格在汉口租界则多应用于洋行及银行建筑商。建筑设计师多为殖民者本国设计者,与租界本土联系少,设计过程甚至不在汉口完成。(表1、图2)
2.2租界发展及扩张(1898-1917)
19世纪末期,经过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之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地方在行政管辖及经济上的控制管辖权进一步削弱,1989年之后,各列强在汉口纷纷得寸进尺、超界筑路,至民国建立,汉口租界面积已超过3000平方米。这一时期租界内建设力度加大,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汉口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地位已经非常明显。
租界规模已达到顶峰,租界内的建筑项目覆盖几乎所有类型,尤其洋行及银行的设立较之前成倍增长。这一时期租界建筑形式主要以新艺术运动风格为主,兼有大量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师有在汉口租界长期从业的外国人,配合设计及施工方开始出现中国人。(表2、图3)
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