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渠 穿越南岭的湘桂运河
前言:
人类历史上有不少的发明或直接、或间接地源于战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源于人的欲望。正是因为人有欲望、有想法,于是才有了所谓的“发明”,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灵渠,就是这样一个由人类欲望而产生的智慧结晶。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县境内。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这条运河虽然短小却极尽精巧,她的开凿,打开了一个广袤的神秘世界,把秦代中国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她有一种柔媚的女性美,和北方长城的粗犷雄伟交相辉映。
打开岭南之窗
时间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北方六国,这位皇帝的野心空前地膨胀,又于公元前211年,发动了一场征服百越地区的大规模战争。随着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战线渐渐拉长,运往南方的粮草也在漫漫途中消耗过甚,当秦军的兵锋扫到湘桂边境一带,便再也无力推进了。原来秦军的运粮船随着滔滔的湘江水来到海洋山下(今广西桂林兴安县)便无路可走,而南方战场催粮的快报却一封接着一封。就在粮草补给关系战争成败的节骨眼上,灵渠工程史上第一位重要的人物――禄(灵渠“四贤”之一,其后为汉代马援、唐代的李渤和鱼孟威),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兴安高万丈,水往两边流”。地处广西北部的兴安县,地势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是著名的湘桂走廊。这里又是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之间的分水岭,“湘水北去,漓水南流”。在兴安,湘江上源的海洋河与漓江支流的始安水距离最近之处仅有1.7公里,但是两条河的高差足有7米。如何让一条河流向高出7米的另一条河?这在现代可能易如反掌,但秦代的水工还没有掌握这样的技术。可以想像,百般无奈中,禄不得不开始了灵渠的筹划。通过仔细地勘探和精确的计算,禄在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史庙山附近,欣喜地发现两条河的高差只有1.1米了,于是在这里他开始灵渠工程的设计动工。三年之后,一条36.5公里长的运河通航了,一部分原本流往湘江的海洋河水流进了运河,满载粮草的船队由湘江蜂拥而来,驶上起伏的临源岭,顺着始安水、漓江南下,直达珠江。时机成熟,秦军挥师南下,一举平定了岭南,从此“四海之滨,终为王土”。
一条水渠的开凿,打开了一片广袤的世界,把秦代中国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灵渠究竟有何神奇呢?
闪耀古代水利智慧的奇思妙想
进入灵渠公园,第一印象是这里的游人稀少,与以往在都江堰游览时所见到的拥挤人群相比,这里可谓门可罗雀。而且,站在渠首处观看灵渠,就是一道拦水坝与两条小水渠而已,规模与都江堰的渠首工程相比,亦是相差不少。同是列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相较于盛名的都江堰,灵渠确实显得有些落寞,但是在从容地看过灵渠,并浏览了有关她的详细介绍后,心中不禁肃然起敬。她虽然短小却极尽精巧,与都江堰一样,灵渠工程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骄傲遗产。
灵渠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和陡门等。
铧嘴位于灵渠渠首工程的最前端,用石砌成,因锐削如铧犁而得名。铧嘴主要起着导水堤的功能,它将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与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功能相类似。
紧接铧嘴之后的是大小天平石堤。大小天平石堤呈“人”字形,长者为大天平石堤,长343米,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短者为小天平石堤,长127米,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大小天平石堤主要起着拦水坝的功能,截断了海洋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库――??潭,解决了两大水系的高度差问题。大小天平石堤的顶部略低于两侧的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海洋河的水入南北二渠,洪水期时,又可使多余的水越过堤顶,泄入海洋河的故道中。
海洋河河床多沙砾和鹅卵石,筑坝(大小天平石堤)很难稳固,聪明的古人巧妙地实现并做到了。首先是以2米多长的松木打桩,再于木桩间横铺一层松木,形成纵横交错的布局,并在桩间填满沙泥和鹅卵石,再砌上石块,成就了“水浸松木,千年不腐”的神话。其次是落水面砌成了10:1的坡度,用长块片石直插,鳞次竖排,称“鱼鳞坝”。这样水在斜坡上滚落,冲击力减弱了80%,降低了激流对坝底的冲击掏空损害,对坝底的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最后还在坝顶平铺巨石,并在对接的石块两边分别凿出倒梯形的凹槽,以灌注熔化的生铁,铁水充满两边的梯形凹槽之后冷凝收缩,产生巨大的拉力使石块紧固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保持了大坝的坚固稳定。这项利用金属相变产生拉力的刚性物体紧固技术,历时两千年不改原貌,可谓水利工程史上的独特创举。
南渠与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南渠在湘江故道南,引海洋河的河水穿过兴安城,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再入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