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选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 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 03:提高两大考试技能 一、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二、内外力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分布 地壳 地幔 外核 地心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2、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界线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内核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S和P波)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状况。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界线: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3)地壳是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之一,而岩石圈与地壳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4)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 大陆厚,海洋薄 ;山地厚,平原薄 ;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3、岩石圈中岩石的类型: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球的外部圈层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二、内外力作用 1、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即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使地球表面高低不平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于平坦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二、内外力作用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2)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3)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4、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分类 运动方向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面 挤压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球表面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二、内外力作用 5、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四种方式: 表现 因 素 作 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01:夯实三大基础点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生成,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①是___ ②是______ ③是_______ ④是___ ⑤是____ 岩浆 变质岩 沉积岩 喷出岩 侵入岩 3、A是________ B是______ C是_________ D是______ E是________ 侵入或喷出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地壳上升 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 变质作用 4、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一、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 1、内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是地壳运动 因为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分为侵入和喷出两种,只有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才能直接影响地形形态;地震引起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 2、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中以水平运动为主;一般情况褶皱和断层都是水平运动的结果。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主要是水平运动的结果,泰山主要是垂直运动的结果。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一、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02:突破三个核心考点 第(1)题,甲图景观远高于周边、陡崖壁立,突出反映以内力作用为主,主要是地壳断层上升,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故选项B正确。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 典例剖析 (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土建钢筋名词及工艺精选.doc
- 土建资料检验批格式精选.doc
- 土方开挖分部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工作报告精选.doc
- 土建项目投标书精选.doc
- 土工格栅在软基工程中的实验分析精选.ppt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精选.pdf
- 土木工程(公路工程)毕业论文2精选.doc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参考示例实验楼)精选.doc
- 土木工程施工分包合同条件(中)精选.doc
- 土木建筑与水利工程全套计算规则的公式精选.doc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与阅读习惯养成的关联性研究论文.docx
- VR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论文.docx
- 高中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阅读障碍学生干预策略研究论文.docx
- 小学传统文化故事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docx
- 劳动教育实践在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docx
- 高中物理:超材料电磁特性在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docx
- 小学语文:保鲜膜包装的成语故事与生活教育论文.docx
- 小学数学网络直播教学策略与评价体系构建论文.docx
- 融合校园周边文化资源的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论文.docx
- 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的策略研究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