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落叶飘萧袁公祠
常有朋友问我北京什么时候最美,给不出答案的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又是一个秋末冬初,再一次走过被金黄色铺满的路面时,我突然觉得美丽的并不是某个季节本身,而是每个季节可以承载的情绪。正如春日的清晨走在胡同的树荫下并不一定是为了嫩绿的枝叶,冬日的午后坐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并不一定是为了那一杯香醇的咖啡,而夏日的夜晚坐在西海边垂钓也不是为了偶尔上钩的一尾鱼。每一种情绪在不知不觉蔓延的时候。这一个季节才更加美丽吧。
尽管阳光依旧灿烂着,心中还是无法忘记夏天的火热,可北风与落叶已经带出了萧索。也许秋天对于我来说就是有些矛盾的,美丽的风景总是伴着淡淡的悲凉情绪。不过幸好每到秋天我们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那份焦躁和压力会稍稍隐退。似乎只有这段好时光,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体味。
从东便门桥的东南角的白桥路向南走,一路上都是新世纪的小区。从义地到平房再到新社区,我们走的不慢,可我们失去的也不少。我看似有些漫无目的地游荡,其实是为了“东城区(原崇文区)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这一个门牌。一路寻找,就连藏在巷子深处的隆安寺也露出了真容,但是东花市斜街52号的袁崇焕祠墓却一直不肯露面,甚至连“斜街”的影子也都没见到。终究还是广渠门中学里传来的欢笑声吸引了我,虽然下意识认为袁崇焕祠墓不可能出现在小区的包围之中,不过我还是向着学校走了过去。一边是欢声笑语,一边是小区里的花园,灰色的瓦顶在树木中显现出来,心中一阵激动,难道真的是应验了大隐隐于市的真理?
转到小区的东门,有心人在大门的铁栏杆上挂了小小的牌子,“袁崇焕祠墓由此进入”,看来我的猜测没错。沿着花园的砖路前行,一座小院适时地出现在眼前。门边的石鼓有些残旧,木门并没有剥落的油漆。门梁上挂着“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的匾额,两侧则是“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的楹联,气氛似乎在看到这样的字句的下一刻变得肃杀且悲凉起来。一只黑色的小猫却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汉白玉石牌下晒着太阳,丝毫也没在意我和某种情绪的闯入。
进入不大又寂静的小院子,左手边的屋子兼做了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售票处,两元的门票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象征意义。正房即是祠堂,可布置确实简单了些。供桌后面挂着袁公的画像。画像上的袁公虽算不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男子,可是不着戎装依然威武,让人感到不怒自威,一点也看不出明史中所记载的“容寝”。画像两侧有他广东同乡后辈康有为题写的楹联“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屋内围绕着画像布置了八个展牌,用简单的故事和图画勾勒出袁崇焕的生平。没有任何与袁公本人有关系的物件,除了墙上那幅他在任福建宁武知县时所书“听雨”二字的碑刻,不懂书法的我只能看出行笔中的痛快。旁边是康有为撰写并手书的铭文:“观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武棱盖世,遂见忌于敌,以谗间死难……”这样的语句怎会让人不感到心痛。对面的墙上则是李济深所写重修袁崇焕祠墓的碑刻,若不是1952年李济深、柳亚子等名人向毛主席上书保护袁崇焕祠墓,估计现在这里也是高楼大厦了。
祠堂身后便是更加简朴的坟冢,简朴到坟冢前石碑上只有“有明袁大将军墓”几个字,简朴到石碑前只有一把干枯的鲜花和几个梨子。崇祯三年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过后袁公也并未能入土为安,幸好有部下佘义士偷偷将挂于旗杆上示众的袁公头颅盗回葬于自己后院,严命后人不得为官,不得返回广东老家,要世世代代为袁公守墓。国破家亡时,余家只能打着广东义园的旗号,将袁公作为无名的广东同乡祭拜。直到乾隆年间,袁公墓才得以重见天日,然而历史的巧合太过难懂,为其平反昭雪的却是袁公一生最大的敌人。乾隆皇帝批阅明史时,感叹袁崇焕的忠烈,遂命人修建袁公祠墓,“有明袁大将军墓”的墓碑也是那时立下的。
袁公一直被世人所铭记,是因其的爱国与忠烈。然而与袁公传奇一生一样传奇的还有佘家十七代人守墓的故事。虽然有人说坟冢里早已是空空如也;虽然有人怀疑当年佘义士隐姓埋名是否真有后人,守墓四百年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但是正如谁又会真的去较真袁崇焕本人之于历史的功过是非?我宁愿相信在如今这个物质的社会中,真的有人能为了四百多年前的承诺而在此坚守了半个世纪,那么说是传奇不算为过。
出了袁崇焕祠墓,那只黑色的小猫依然在安详地享受着深秋里稍纵即逝的暖阳,广渠门的那些社区里也是一片祥和。就像京城大多数的城门一样广渠门也是空有其名而不见其“门”了,可自古以来这座北京外城的东大门外,一直就没少了刀光剑影。袁公与广渠门的渊源不仅在于生后葬于此地,更有生前那一场让明朝得以多延续了十几年的大捷。崇祯二年也是十一月,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样的阳光灿烂。皇太极亲率清军进犯京城,莽古尔泰率近十万大军连破三河、顺义,绕过通州,直取广渠门。蓟辽总督、兵部侍郎袁崇焕闻讯率军从辽东连夜回援京城。由于袁崇焕身先士卒的拼死抵抗,皇太极的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