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梁文道“卖纸二人团”的出版秘辛.docVIP

马家辉×梁文道“卖纸二人团”的出版秘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家辉×梁文道“卖纸二人团”的出版秘辛   出书的坚持:简单的我   D:听说你即将在远流出书?   梁:是的,一月。   D:那台北国际书展你过去吗?   梁:家辉你去吗?   马:2010年我要在麦田出“马家辉作品集”,王德威先生写了一篇序,不过会先出两本。   梁:其实我不太习惯在台湾出书。台湾的作者简介写得夸张。你知道我在大陆的作者简介是很简单的,就是陈述事实,出过什么书、在做什么、多少年出生就完事了;但台湾也许就要写什么“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之类的介绍,然后要找一拨人来给你推介,这件事情令我很尴尬。   马:你在台湾出哪一本?   梁:《我执》。因为这本书在台湾比较没有地域限制,而《常识》会有一些限制,虽然他们现在也想出。其实麻烦到朋友,我不是很喜欢。比如我找了舒国治写序,他从来不帮别人写序的,而他在大陆快要出版第一本书(编注:已于2010年1月出版,《理想的下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那篇序恰巧是我写的。这就尴尬了。第二,找了张大春,他十辈子都没写过序,这也让我很尴尬。我要怎么办呢?他们找了詹宏志、杨照、骆以军写一段推荐语,这都让我很尴尬。第三,现在台湾的出版界很变态,就像傅月庵说的,他们要找诚品、金石堂的经理来评判你的书。因为现在台湾出版社势力弱,大的连锁书店势力强大,所以他们出书前,要跟书店沟通,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就是说,还没出就已经咨询好意见,而那些人可能是刚刚大学毕业出道的小毛头,就来“指点”出版社的编辑,十几年经验的编辑。   D:确实很多书是一大堆人做推介。但我想如果是要听书店的话,做足他们的指引这种……   梁:这也是一定的。   马:我很配合的。我喜不喜欢是一回事,通常在两岸三地出书,出版社说要怎样我甚至更配合一点,甚至很多次主动减了版税。因为经常心虚,担心害出版社亏本。我仍然有那种要不得的观念:觉得你出了我的书很给我面子。   梁:我很坚持的。在大陆说要上照片,我全部说no,作者简介要最简短,要找人推介我也全部推掉。但在台湾,我就笨在这个方面。我以为台湾整个行业就是这样。   马:文道你在抱怨台湾出版社……   梁:我不是抱怨,是描述事实。“各处乡村各处例”,但我还是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这么主动配合,应该坚持自己。   D:是不是跟他们的书业已经很衰落有关?   梁:坦白说现在台湾出版业不是很好,销量下降,书是越来越难做的,所以更需要做这些花俏的东西去竞争。      透过出版参与大环境的改变   D:那内地出书的情况呢?   梁:内地呢,我觉得没有一个共性,地方太大,有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很多不同的路线和风格。有些出版社很俗气,出书就会做很多花俏的东西,古灵精怪,非常俗的也有,例如生硬地把一些人的话放在封底说是他的推介,又不告诉你,甚至假造一些资讯。但就因为地方大,始终会有一些出版社可以纯粹地做书,懂得怎样去做一本有品相、有内容的好书。我觉得这个挺难得的。台湾当然有很多有人文精神的出版社,但问题是整个大环境不容许你太坚持,或者太过自主。大陆在书的种类的实现上面反而更多。其实大陆的出版市场也没有一般香港人想象中的好。因为第一,今天大陆的阅读人口的比例,比很多发达地区落后,第二,关于大陆的出版界有很多神话……   D:但我们香港就会觉得大陆市场很蓬勃,因为什么书类都有,卖书似乎也卖得很快。譬如你也曾说过,你的书在香港卖来卖去销量都起不来,但在大陆是一纸风行。   梁:这是运气。在大陆,很冷的学术书籍也就卖一两千本,很专门的那种,多数是图书馆买。只不过说这种可能在香港连一两本都卖不动,但在大陆还有一两千的底,而且那些书还可能是作者自己自费出版,或者学校出资,这是全世界的通则。我刚才说的神话,那是什么呢?就是八十年代文化热所造就的,因为当年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卖了50万本(编注:据沈昌文先生曾纠正,准确数字应为5万),这是全世界都不会出现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卖过百万(编注:梁文道原话,待考证),不算翻版。这真的是一个myth,哇,中国的文化气息很浓厚!但那其实只是一个畸形的时代,那个年代没什么畅销书的,因为当年大陆出版社里的人全部是那些很有理想,觉得出书一定要出好书,是没有做“赚钱书”这件事的。整个出版的品种是没有现在这么立体的,不会说,除了那些很低级的畅销书和很高级的学术书以外,应该还有很多适合大众阅读,或针对某个人群的书,但现在都有了。所以说,大陆做文化书籍是很好做的,也不尽然是。它只是因为市场大,所以一定比香港好。   马:文道,说到出版,我也做一些补充。文道说因为市场大,当然可能性多,就比香港要好。但当你说“大”这个字时,不止市场,也包括书后面的人,包括作家、出版社、不同层次的编辑所在做的不同的事。包括有一票作家,王稼句、杨小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