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铁柱纪年日月方法及其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诏铁柱纪年日月方法及其他   南诏铁柱古称天尊柱,位于当今云南省弥渡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铁柱庙内。它是我们研究南诏历史及唐代冶炼技术的第一手重要实物资料,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铁柱,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是闻名遐迩、众人皆知的盛事,也是我们倍加珍视、引以自豪的喜事。但是,南诏铁柱的题记,不是人人都读得懂,有关书籍记载也不一致。如: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编的《康熙蒙化府志?古迹》记载:“铁柱庙。在郡东箐口北一里(郡,指当时蒙化府疆域;郡东,指当时的白崖川,属蒙化府)。高七尺五寸。径二尺八寸。上以铁锅覆之。中微剥落。有建极十三年壬辰四月庚午朔十有四日癸丑铸十九字,土人建庙覆之,贴金其上。”   1984年8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云南――可爱的地方》一书记载:“南诏铁柱,又名天尊柱,在弥渡城西六公里的铁柱庙内。柱高3.30米,周长1.05米,直列题识一行,阳文正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午朔十四日癸丑建立’。”      1986年3月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理博览》一书记载:“铁柱立在殿中的石龛上,柱高3.30米,周长1.03米,柱顶已残缺,呈丫字形,铸身由五节衔接铸成,题记为直书阳文正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   2004年7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河淌水的地方》一书记载:“南诏铁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高3.3米,圆周1.05米,直立在一米多高的台上,重约2000多公斤,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为圆锥形凹坑,深7厘米,有三个垭口,上面各伏一条木质雕龙,上覆一铁笠。柱体面正中有(高)91厘米,宽8厘米凸线框,中间有直行楷书阳文‘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   上述记载中南诏铁柱的题记,都交代了南诏铁柱建立的时间,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岁次、壬辰、庚午、庚子、朔、癸丑等有关干支的知识,二是庚午和庚子有何区别,是讹传,还是另有别意。简言之,南诏铁柱纪年月日的方法及其相关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探讨。笔者不揣浅陋,就此问题谈点肤浅之见,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题记开头的“维”,句首语气助词,通唯、惟,用在年月、朝代名前,表示叙事开始,可不译出。题记采用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月日方法。所谓年号就是帝王所用的纪年名称,使用方法是由年号(一般是两个字)和即位年次组合起来,所以写为“建极十三年”。“建极”是僭称景庄皇帝的南诏第十一代王佑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相当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这正如苏东坡《石钟山记》一文中“元丰七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是一样的。接下来的“岁次”,字面意思是“年次”,即年代的次序,跟上下文联系起来看是指夏历(通称农历或阴历,相传这种历法创始于夏朝,所以又称夏历,现今仍用干支纪年日),用干支纪年法。壬辰,干支纪年,即公元872年。很明显,南诏铁柱的题记,既用年号纪年法,又用干支纪年法,正如清代文学家全祖望《梅花岭记》一文中“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一样。   干支纪年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两两相配的一种纪年方法。这种方法开始是用来纪日的(如铁柱题记末的“癸丑”即十四日之意),后来才逐渐用来纪年。古代纪月,通常和今天一样,也用序数。每个月中有几天还有特殊的称呼:阴历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月末一天称“晦”。即使用干支纪日,当遇到初一、十五和月末这三天,通常要在干支后边分别加上“朔”、“望”、“晦”。因此,南诏铁柱题记中的“岁次壬辰四月庚午朔十四日癸丑”、“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意思是夏历壬辰年(公元872年)四月初一至下个月十四日、夏历壬辰年(公元872年)四月初一至十四日。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把十干同十二支相配排列六十组,循环一次(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于后,就可以知晓。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由此可知,从庚午到癸丑共44天,即四月初一到五月十四日(题记按夏历四月大计算),从庚子到癸丑共14天。那么,孰是孰非呢?从现有南诏铁柱的实物上看,明明是“庚子”,但是从事理上推测,从建造树立铁柱的一系列工作和当时的条件看,铸建重约2000多公斤的铁柱,而且“建庙覆之,贴金其上”,用14天时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