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敦煌艺术的精神力量
[摘要]敦煌艺术体现了延续不断的继承精神、绘画风格的连续精神、佛教艺术的宗教精神、向往美好的追求精神和艺术形式的自由精神。艺术形式的自由精神主要体现在艺术造型的自由性、色彩运用的自由性和构图运用的自由性三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人精神的自由性特点。
[ 关键词]敦煌艺术 ;精神力量 ;自由性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71-03
自公元366年一位叫乐?V的僧人开始营造莫高窟,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万余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自第一个洞窟开凿以来,每一个朝代都在不断延续,除了清朝没有新的洞窟开凿以外,其他朝代均有不同规模的开凿。敦煌现代石窟开凿于1996年,是根据敦煌研究院创始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的遗愿,由敦煌学者李承仙和常嘉煌母子自筹资金开凿。敦煌现代石窟艺术中心目前有5个石窟,其中1号海外遗宝窟已经完成洞窟墙面处理和壁画制作,3号窟于2001年9月4日举行开窟仪式后正在创作,2、4、5号窟已经完成墙面处理。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那就是继承的精神。敦煌艺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它吸收了印度、中亚、波斯、希腊、罗马等地域艺术,在多元型文化交融中创造了中华佛教文化的特殊风采。上千年来一脉相承的绘画风格,虽然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但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这就是绘画的连续精神。
在西藏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地方有神山圣湖,到处都是嘛呢石堆,甚至大树和大石头也富有灵性,上面挂满了经幡,你会感到自己与神生活在一起,在神的面前你的心灵是透明的,邪恶将无法隐藏。这样的生活是充满神性的,会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约束人的行为。敦煌莫高窟则处处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精神力量,也可以说是佛陀的智慧和慈悲,这是一种博大、自由的情怀。置身其中会有一种怀古的感受、继承的感受、净化的感受、慈悲的感受、向往的感受、神秘的感受、崇拜的感受、无我的感受。历朝历代连续不断的开凿洞窟,是以祈求吉祥、祈求福报和做公德为目的的,这个目的本身就包含着祈求和平的内容。如壁画故事《五百强盗成佛》,讲述五百造反的饥民被官府当成“强盗”全部俘虏,后来众“强盗”听了释迦的教诲,个个俯首悔罪,口称“尊师”,从此以后,五百“强盗”成了佛门弟子。很多年以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了正果。壁画故事《舍身饲虎图》讲述的故事更让人感动:一个王子为了不让七只小虎和一只母虎因饥饿而死,毅然摔碎自己的身体让虎吃,得以延续了八条生命。伤心的人们为他建造舍利塔,将王子遗骸供入塔中,虔心供养,使王子早日功德圆满、升天成佛。这些故事都是最为典型的表达祈求和平祈求福报和做功德的意愿。直观上看这种艺术精神也是敦煌的环境所特有的:广袤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戈壁、神秘的绿洲,还有生长在莫高窟的大杨树,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人们把追求美好的愿望寄托于一个个精美绝伦的洞窟,并且能够相持不绝地开凿它和保护它,体现了人们伟大的宗教继承精神以及对于美好的追求精神。下面就莫高窟壁画艺术形式的自由精神进行探讨。
一、艺术造型的自由性
壁画艺术造型的自由性在飞天壁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这种自由的特点在西方文化中也有表现,如自由飞翔的天使就是一类。天使与飞天十分相近,同样飞翔在天空,但却有极大的不同。飞天造型仅用几条飘带就勾勒出伎乐天(飞天)轻轻飞动的姿态,反映出东方的智慧。敦煌壁画在人物的比例结构上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结构并不是客观描摹,而是采用理想比例的变形处理,使得造型变化更加符合艺术要求,以适应人们的宗教情感和心理需要。敦煌莫高壁画图案纹样大多采撷于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世俗人身上的服饰与经变人物的服饰相差无几,有时候使观赏者觉得就是“同一面料”。至于壁画上的装饰造型与屋宇殿阁、器物,都是历史上曾见于社会生活的形象,它与敦煌出土的同时期墓葬实物同属一个造型,甚至纹样色彩也完全一样。由此可见,作为装饰佛窟的大量图案,在当时并非佛教所专有,也并非都有宗教含义。这些流行于生活中的纹样后来又被新的样式取代,只有石窟图案被赋予宗教的神圣性而得以保存。
二、 色彩运用的自由性
壁画色彩运用的自由性体现在用色上,讲究随类敷色,不是照相般记录色彩,表现色彩的调性、冷暖关系和光影变化,而是按照主观需要给画面赋予色彩,讲究色彩的整体对比,往往是将鲜艳的色彩安排在一起,使壁画色彩斑斓、变化丰富。在色彩的运用上,十分讲究视觉错觉的运用,例如唐代在画菩萨的眉毛时使用绿色,使用中国特有的矿物质真石色,石青、石绿这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