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争论PPT
硬膜外镇痛的常用方法 持续硬膜外输注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 硬膜外镇痛的优点(一) 镇痛完善 ?病人可早期活动 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少 ?较少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 ?阻滞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肠蠕动增强 ?减少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便秘的发生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的比较 硬膜外镇痛的优点(二) 呼吸系统影响小 ?镇痛完善,病人可呼吸更深,咳嗽。 ?静脉镇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剂量较大,可发生过度镇静。上腹部及胸部手术时深呼吸及咳嗽时人可引起疼痛。 早期下床活动和出院 ?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少 ?肠蠕动恢复快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的比较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的比较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之间的选择 硬膜外镇痛的优点 何时选用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之间的选择 年龄: 婴幼儿与高龄病人应选择静脉镇痛 手术部位: 头颈部手术使用静脉镇痛 患者配合情况 配合的患者可选择硬膜外镇痛 某些特殊情况(心肌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使用硬膜外镇痛较好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的比较 硬膜外和静脉美沙酮术后镇痛比较 Parramon F, et al. Postoperative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s more effective with epidural methadone than with ntravenous methadone in thoracic surgery. 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 2003 50(7):326 ; *P<0.05 局麻药可减少阿片药的用量 亲脂性高的阿片类药物单独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时,其剂量比静脉法高出约50%,但当与低浓度局麻药合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时,其剂量仅为静脉用药方法的一半(如下图) 1. Menigaux C, et al. More epidural than intravenous sufentanil is required to provide comparable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nesth Analg. 2001 Aug;93(2):472 2. Joris JL,et al. Spinal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analgesia produced by epidural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bupivaca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esth Analg. 2003 Nov;97(5):1446 术后硬膜外和静脉镇痛争论 武汉协和医院 姚尚龙 Painfree is the basis ofenjoyable life!无痛是享受美好人生的前提 术后疼痛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在PubMed数据库中以主题词途径检索有关术后问题的文章共有59025篇,其中有22.76%讨论术后疼痛问题,有5.57%讨论术后镇痛的问题 术后疼痛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在全部讨论术后疼痛和术后镇痛的文献中,绝大部分是最近10年发表的 硬膜外、静脉术后镇痛应用情况 在总共3290篇介绍术后镇痛的文献中,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分别占约40%、14.35%; 目前,一般认为现代硬膜外麻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外科医生A.M. Dogliotti。他首次详细描述了硬膜外隙的解剖、生理,并提出了用“阻力消失法”定位,他的工作于1933年用英语发表并获得公认。同年,阿根廷人Alverto Gutierrez提出“悬滴法”定位 1978年,Philip Bromage出版了第一部相关专著《Epidural Anesthesia》,将硬膜外阻滞带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从此硬膜外阻滞在麻醉和镇痛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的历史 1900年,罗马尼亚人N. Racoviceanu-Pitesti首次报道吗啡椎管内应用 1971年发现阿片受体,1973年成功分离阿片受体 1979年,Behar开始将吗啡经硬膜外隙应用以控制癌痛和用于术后镇痛 1988年,吗啡开始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 硬膜外镇痛对手术后疼痛是否有效?该技术是否安全?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90年代起微电脑PCA泵开始在临床应用 国内是1994年开始引进PCA 各种类型镇痛泵的应用使PCEA更加方便、安全 硬膜外镇痛作用产生的机制 在脊神经后根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传导 硬膜外镇痛的机制 局麻药:阻滞感觉神经纤维 阿片类药物:与阿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