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博建设大厦结构改造信息化监测方法研究
世博建设大厦结构改造信息化监测方法研究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侯建设 王辉平
【摘要】世博建设大厦项目改造中应用智能传感元件振弦式应变计、计算机数据采集仪结合结构计算有限元模型对建筑结构改造实现信息化管理,探索结构改造安全评估与预警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世博第一楼 结构改造 力学模型 信息预警 监测评估
概况
世博建设大厦是上海浦东世博园区的第一幢由12层工业厂房改造、装修而成的高级办公建筑。改造中为了扩展四层报告厅的室内空间,需要连续拆除三根Φ700高4000的混凝土受力柱(右图)。
如何对主体加固、受力柱拆除、荷载转换过程中的粱、板的挠度增量变化以及对加固改造后的结构安全性能进行正确监控评估成为改造的重要技术保证要点。
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采用了曾在卢浦大桥和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中使用的“精密弦式应变数据采集仪”和“高精度水准仪”二套测量方案,实现结构混凝土柱拔除原位信息监控,达到对改造结构梁、板的挠度、应力变化数据由计算机同步分析和实时评价,对结构改造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起到预警和评估的目的。
建筑结构受力模型分析
为了策划合理布置挠度变形测量点位及应力测试点位的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建立了原结构和改造加固后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施工前后相应构件变形及应力的变化情况,找出构件受力薄弱监控点,布置测量测试点进行结构安全跟踪。
根据原结构设计图纸和改造加固后的结构有限元,我们建立了尺寸1:1的计算模型,利用结构计算分析有限元软件MIDAS系列软件中GEN完成梁和板两种性质单元的各项计算,模型参数如下:
名 称
节点(个)
梁单元(个)
板单元(个)
边界条件
荷载类型自重+活载
单元材料
单元截面
数量/形式
1035
504
926
1种(全固结压束形式)
200kg/m2
砼/钢
对应图纸
结果数据是在结构自重作用效果下考虑;活荷载(200kg/m2)只用于今后结构使用过程中,结构主次梁挠度变形预测中采纳。
计算分析
通过线弹性分析,可得出如下结构在改造加固后构件内力的变化情况:
原有结构的内力数据:
结构主次梁弯矩内力图(单位:N*mm)结构主次梁位移等值线图(单位:mm)
结构主次梁弯矩内力图(单位:N*mm)
结构主次梁位移等值线图(单位:mm)
拆柱、加固改造后的内力模拟数据
结构主次梁位移等值线图(单位:mm)
结构主次梁位移等值线图(单位:mm)
结构主次梁弯矩内力图(单位:N*mm)
结果数据分析
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结构受力体系发生了变化,有平面体系转变成空间体系;无论是原结构还是改造加固后的结构,主次梁弯矩均出现在其立柱和剪力墙的连接位置;结构在改造加固立柱割除前后,位移最大变形位置转移,理论计算最大竖向位置变形为1.918毫米。
结构原位变形监测方法
弦式应变数据采集仪选用
本工程选用的振弦式应变计和弦式应变数据采集仪其设备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感应精确度高、同步监测预警信息分级明确。曾在多个重要结构荷载合成过程中得到成功地应用,符合施工现场复杂环境测试的要求。
振弦式应变计按主应力方向布置,采用安特固(3吨型)速干环氧胶粘结在混凝土梁的下端(右上图示)和上部叠合钢梁的翼缘(右中图示)等相应位置。
数据采集仪具有同时测量多个通道的功能,而且能够根据需要设定采集频率,并可存储数据。数据采集仪的通用接口,能够与电脑相连,将数据转移到电脑内以便进一步处理(右下图示)。
原位变形测量的工作流程
原位钢反粱加固鉴定钢反梁表面弦式应变计安装
原位钢反粱
加固鉴定
钢反梁表面弦式应变计安装
水准标尺点设置固定
混凝土粱表面弦式应变计安装
初始数据调整
预警数据
设 置
混凝土柱子按序割除
结构变形同步信息
监测报告
测点布置原则
根据内力模型结构主次梁位移等值线图,判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原有主次梁在柱子处的负弯矩区变成正弯矩区是产生最大位移的区域,需要加强关注的重要部位。本次的原位试验目标是监测和测量柱子割除前后相应梁的挠度变化,和附近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化。所以,以拆除三根柱子前后的变形和梁板的竖向挠度为控制量,应力变化以梁的弯矩反向变化区为重点控制区域。
应变测点布置在下图所示区域:
本次测量测试方案:在4楼屋顶下的混凝土梁上布置6个应变测点和8个竖向挠度变形测点,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
另外,在结构处理时所附加的屋顶上面,A点所在区域附近的工字钢上,上下翼缘各设置1个应变测点,以监测加固前后工字钢的应力变化。记录数据由采集仪器自动存储和同步下载到电脑中,在获得最原始的数据(频率数据),经过专用软件进行数据换算,得出结构内力变化情况。
监测预警方法
在切割柱子过程中,对混凝土梁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与结构主次梁位移等值线图自动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