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兴馆阁录.PDF
中兴馆阁录
中兴馆阁录
此《中兴馆阁录》由南宋陈骙编撰。全书共分正集十卷、续录十卷,分:沿革、省舍、储藏、
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等类,记录了自南宋建立以来皇家图书馆(中兴馆)的
历史。此为台北国家图书馆,宋嘉定三年宝庆至咸淳年间增补刊本,缺卷一和续录卷九,书后
有黃丕烈等跋。
书中记录了图书馆官员的姓名、廪禄、职位以及日常活动,并介绍了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包括
图书的采编、收藏维护以及编辑、编纂和刊刻。此副本缺失一卷,缺失部分内容与馆阁历史相
关。其后还附有共包含 10 卷的续录,亦缺失一卷,内容与廪禄相关。续录的第 7 卷和第 8
卷提供了 1269 年以前官员的姓名及职位,不过是采用不同的样式,很可能刊刻于元代早期。此
书收录在《四库全书》中。《四库全书》编撰于明代,出自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明代之后
此书流传颇罕。私人收藏品中可以发现一些手抄本,不过通常包含疏漏错误。此本曾被藏书家
黃丕烈收藏 ,后来先后被其他五位著名收藏家收藏,最终收入国立中央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
馆)。此书的体例与程俱撰写的《麟台故事》类似。中兴馆阁录及中兴馆阁续录,清修四库全
书由永乐大典辑出时改易名南宋馆阁录及其续编南宋馆阁续录。
大致目录
(缺)卷一:沿革
卷二:省舍
卷三:储藏
卷四:修纂上、修纂下
卷五:撰述
卷六:故实
卷七:官联上
卷八:官联下
卷九:廪禄
卷十:职掌
续录、目录
卷一:沿革
卷二:省舍
卷三:储藏
卷四:修纂
卷五:撰述
卷六:故实
卷七:官联上
卷八:官联下
(缺)卷九:廪禄
卷十:职掌
黃丕烈跋、黃丕烈跋、沈秉成跋
1 / 7
清乾隆间黄丕烈、光绪五年沈秉成各手跋
2 / 7
3 / 7
中興館閣錄十卷續錄十卷,見于直齋書錄解題及文獻通考。通孜載陳氏之
言(陳氏曰:祕書監天台陳騤駛叔進撰。淳熙中,騤長蓬山,與同僚錄建炎以來事
為此書,李燾仁父為之序。續錄者,後人因舊文增附之耳),并巽巖李氏之序(
巽巖李氏序曰:上世官修其方,故物不坻伏,後世弗安厥官,其方莫修,職業因
以放失。夫方云者,書也。究其本原事,及朝夕所當思營者,悉書之,法術具
焉,使居是官者,奉以周旋,雖百世可攷爾。周官三百六十,官各有書;小行人
適四方,則物為一書,多至五書,蓋古之人將有行也,舉必及三,惟始衷終,依
據審諦,則其設施斯可傳久。六龍駐蹕臨安腧四十年,三省、樞密院制度尚稽復
舊,惟三館祕閣巋然傑出,非百司比。自唐開元韋述所集記注,元祐間,宋宣獻
之孫匪躬作館閣錄,紹興改元,程俱致道作麟臺故事;宋氏皆祖韋氏,而程氏故
事并國初它則多闕,蓋未知其有宋錄也,惜最後四卷俄空焉。余屢蒐采弗獲,欲
補又弗暇,每每太息。今所編集第斷自建炎以來,凡物巨細,靡有脫遺,視程氏
誠當且密,官修其方,行古道者不當如是耶!昏忘倦游,喜見此書,乃援筆為之
序),亦可謂詳悉矣,而分門有九,始沿革,終職掌,又詳於曝書亭集跋語中(
中興錄十卷,分九門:一沿革、二省舍、三儲藏、四修纂、五撰述、六故實、七 官聯、八廩祿
、九職掌。淳熙四年秋,祕書監天臺陳騤叔進所撰,序之者,丹稜李燾心〔仁〕父也。續錄亦
十卷,則嘉定三年館閣重行編次,後人次第補錄,迄
於咸淳者。二錄予抄自上元焦氏,惜非完書,然官聯尚存,以之續洪氏羣書,下
及王氏、商氏之祕書志、黃氏之翰林記、先正入官之倫序,粗可紀述,無憂文獻 之不足徵矣)
。然竹垞所藏已為鈔本,且僅云惜非完書,並未著所缺何處,今予得宋刻本中興館閣錄,缺沿
革門,續錄缺廩祿門,其餘缺葉,未可悉誌。李燾之序僅存半葉,其首云「中興館閣錄十卷,
淳熙四年秋,天台陳駛叔晉與其僚所共 編集也」,此二十六字,通考未載;「上世官修其方」
已下,至「斯可傳久」,輿通考所載文同;後云「彼狡焉,滅棄典籍,縱意自如,幸能行」,
此十四字與 通考所載六龍駐蹕云云大異。惜乎宋刻殘闕,不能定其是非也。此書外間傳播多
屬抄本,近從顧抱沖家借得影宋鈔本,與宋刻不差毫髮,惟續錄卷七「提舉編修
國朝會要」云云,宋刻此葉版心,明係館閣續錄卷第七,誤訂入前錄中卷第七,
而影抄者逕改去續錄字樣,混廁前錄中,殊為謬妄,且續錄中有「提舉編修國朝
會要」八字,刻入版心者兩葉,正當接於「提舉編修國朝會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