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与应用.pdf

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与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杂志Crops 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与应用米 郭振升 张慎举侯乐新 摘要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 还不够u∞J,特别是在高产条件下,氮磷钾肥的适 验方法,研究了河南商丘地区夏大豆3750kg/hm2宜用量及配比指标仍较欠缺H’5J。为此,笔者于 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优化栽培 2001—2004年根据当地生产、生态条件及高产大 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十分豆生育特点,初步探讨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 显著。 产量的优化农艺措施,获得了相应的技术参数和 关键词夏大豆;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技术模式 指标,为夏大豆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商丘地处豫东平原,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豆 生长,是河南省夏大豆主要产区之一。随着品种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的更新换代及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产量水平已 田间试验在河南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和商丘市睢 阳区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黄潮土,土质 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00—2002年全市平均单产 698.0~6 为中壤,前茬小麦5 218.5kg/hm2,耕层 为2640kg/hm2,大面积达到或超过3750kg/hm2 的高产田不断出现,但在豫东平原的生态条件下, 针对高产栽培的综合技术模式及相关指标的研究 郭振升,讲师,河南商丘职业技术学院,476100,商丘 张慎举(通讯作者),通讯地址同第1作者 (K20)75~105mg/kg。 候乐新,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农科所 1.2试验设计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981020212)资助 收稿日期:2006—11—16;修回日期:2006—12—03 设两项试验:(1)播期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 红米作为父本后代显现红色,以白米作为父本,后代 (G46A、D702A)D62A/红宝石 也呈现红色。似乎不符合直感效应的规律。 l 但是从直感效应产生的本质原因来看,无论 (几乎全不育,选可育株,去雄)F./红宝石 是分泌物假说,还是体细胞受精假说,都在情理之 、L 中。因为从后代F。和F:我们都可以判断其红色 (育性分离,选可育株,去雄)Bc,/红宝石 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基因。而且这个性状由2对基 j 因控制。 (选可育株,去雄)Bc:/红宝石 3.3恢复系的培育 、} 依赖米色遗传的直感效应,我们成功地培育出 j 了不育系,但是只有红色的不育系,还不能达到商品 (育性正常,不分离)BC。 米为纯正红色。因为食用的商品米为F:代: 聚合了恢复基因,所以按照这种培育途径,最后 aabb(白米)/AABB(红米) 培育出来的恢复系既具有恢复不育的特点,又具有 红色种皮和果皮。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