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曲对颈曲影响的动态下X线片研究
腰曲对颈曲影响的动态下X线片研究 韦以宗1 韦春德1 谭树生2 潘东华1 王秀光1 (1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中心 102200 2广西民族医院 53001) 中国传统医学有“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灵枢?经脉》)的论述。现代临床颈腰综合征已十分常见,尤其是在颈曲紊乱类颈椎病患者中,多伴有腰椎的症状。为探讨颈椎病、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运动力学病理变化的原因,了解颈曲与腰曲有否内在联系,作者对青春期青年男女作站位和端坐1小时后,X线照片观测其腰曲与颈曲的变化,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余下27例颈腰活动功能基本正常,并在站立位照片颈腰曲存在曲度,选为本实验对象,完成受检实验过程。27例女性13例,男性14例;年龄18~24岁;身高156~180cm,平均167.52cm(见表)。 1.2、研究方法: 1.2.1、受检者在站立位(表中站立)下作颈椎、腰椎标准侧位X线照片,确认颈、腰曲存在曲度后,在摄照位置下坐下,坐姿为端坐椅上与躯干成90°左右,双膝屈曲90°, 双髋关节屈曲90°,两手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原则上不能活动头颈和腰,1小时后,在端坐状态下摄照颈椎、腰椎标准X线侧位片。(表中为坐位)两组照片作为对照统计片。 1.2.2、X线照片条件: 受检者所照颈腰曲X线片均为常规标准侧位片:即颈椎侧位,站立位和坐位均取双肩自然下垂,两目平视,投照距离1米,中心对第4颈椎的标准侧位, X线片中下颌角平第2颈椎下沿(图1);腰椎侧位:站立位和端坐位均取两手抱头,收腹挺胸,两目平视,投照距离1米,中心对第3腰椎。 1.2.3、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所有颈、腰曲X线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法画线: 1.2.3.1、颈曲自寰椎棘突基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图1);部份照片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1.2.3.2、腰曲自第12胸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2)。部份照片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1.2.3.3、C点与AB线中点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与AC或BC线(图中虚线)中点E的垂直延长线相交点为G,即为扇形圆心。AG、BG交角即为圆心角α,DG线为三角形的高h,AG、BG为圆的半径r 1.2.4、计算法: 测量AG、BG、AB、DG的长度,再测量∠AGB角度α,然后按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积。 坐后1h较站位缩小从22.58%到100%,平均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平均值在站立位为13.20cm2,坐位1h后为6.82cm2,坐后1h较站位缩小从22.58%到100%,平均缩小48.33%(表)。腰曲和颈曲站立位和坐位1h后椎曲弓形面积变化差别显著,经统计学处理P0.05。 2.1、关于椎曲面积:有学者[1]提出用椎曲的弓弧与弓弦的夹角测椎曲值。为了较准确观测椎曲的量变,作者[2]采取数学几何学的弓形面积测量法,经观测240例正常颈曲和腰曲,测到国人成年男女腰曲弓形面积为32.36cm2(±5.26cm2), 颈曲弓形面积为14.10cm2(±2.86cm2)。椎曲缩小,则弓形面积减少;变直或反弓则弓形面积消失为“0”。本研究27例青年并非都是正常颈、腰曲。课题目的是观察腰曲变化与颈曲的关系,因此选择实验者的颈腰存在曲度为条件。 2.2、腰曲变化影响颈曲的机理: 人体脊柱运动,健康人在自然状态下,腰部屈曲、颈部也随之屈曲;腰部后伸、颈部也自然同样后伸。因此,本实验腰曲站、坐位的变化,颈曲随之变化,与人体自然活动是一致的。 当在伸展位时(椎曲正常或加大),椎间盘后纤维压缩,前纵韧带、椎间盘前部纤维紧张。屈伸运动导致韧带张力的变化,以颈椎和腰椎明显[4] 。而前、后纵韧带其纤维组织是连接3~4个椎体, 另一方面,作者[5]研究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中,指出脊柱在矢状观,腰椎上段与颈椎上段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本实验发现:在腰曲和颈曲站/坐变化中,主要变化也是在腰椎的上段和颈椎的上段。 因此,腰曲影响颈曲,是脊柱在韧带及其肌肉的传导力作用下围绕中轴平衡,按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运动维持平衡的。 椎间盘髓核向后方滚动,随同纤维环膨出椎管内,与硬脊膜囊形成压迹(图10、13);如椎间隙前窄后宽,则椎曲反弓,椎间盘突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图11、14)。如后缘黄韧带一旦肥厚,就造成椎管狭窄 椎间盘因椎间隙变窄受压而脱水、弹性下降而退变。久而久之,椎曲的回弹力一天比一天降低,弹簧的阻尼振动出现“谐振子的阻尼震动”——逐渐出现不可复位的变直、侧弯(图7、8)产生症状。 关于椎间盘突出及退变病因诸多,但机械压迫力是公认的原因之一。V.T.Batti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