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氯酸盐的制备PPT
高氯酸盐的制备;
本组所选课题为高氯酸盐的制备
具体合成物质为高氯酸镍 Ni(ClO4)2
高氯酸铜 Cu(ClO4)2与高氯酸钴 Co(ClO4)2
;高氯酸镍 Ni(ClO4)2;
路线一 :
2NaClO 4+ NiCl2 --→ 2NaCl + Ni(ClO4)2
然后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分离组分结晶
路线二:
NaOH HClO4
NiCl2 --→Ni(OH)2 --→Ni(ClO4)2 ;首先考虑路线一 :
选用试剂: NaClO4 ,NiCl2 晶体
(1)取8.0克 NaClO4 ,3.7 克 NiCl2 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并混 合;
(2)加热至沸数分钟,然后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
(3)抽滤溶液,得到白色晶体析出,验证为NaCl ;
(4)未得到 Ni(ClO4)2,实验结果与预期相违,合成受阻
;高氯酸铜 Cu(ClO4)2;
实验步骤:
1. 称取7.0克CuSO4.5H2O 和 8.0克 Na2CO3.10H2O ,用研钵分别研细,然后混合研磨,迅速投入100 ml 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电炉。溶液变为兰棕色。静置后烧杯底部出现棕色细致沉淀, 洗涤沉淀,直到用HCl -BaCl2 检测不到硫酸根离子。
2. 向洗涤干净的碱式碳酸铜滴加HClO4并小心搅拌。(经多次实验发现,碱式碳酸铜与高氯酸反应较缓慢,高氯酸极易过量,适度加热可以提高高氯酸反应的程度,不致使酸过量。)用砂芯漏斗反复过滤,除去少量不溶物,得到蓝色高氯酸铜溶液。在通风橱中加热蒸发,产生大量白雾,证明含有过量HClO4。(在后来的实验中改进了操作,白雾产生很少)
3. 继续加热蒸发,至出现晶膜为止,自然冷却,溶液迅速变成固体,坚硬粘连在蒸发皿底部,再用少量蒸馏水溶解,重新蒸发,保留较多水分,得到湿润蓝色晶体,置于烘箱60度加热两小时,得Cu(ClO4)2.6H2O 晶体。
4. 称重得8.39 克。
5. 理论产量9.27克,产率90.5%;高氯酸钴 Co(ClO4)2 ;实验步骤:
1. 称取5.12克 CoCl2.6H2O ,用10 ml 蒸馏水溶解,得到暗 红色溶液,逐滴滴加 6 mol/L NaOH,生成沉淀,沉淀完全后加热煮沸数分钟,变为浅红色沉淀,静置分层,下层为粉红色沉淀,倾滗法洗涤,至无氯离子检测到。
2. 滴加HClO4,微热溶解,用砂芯漏斗过滤,除去少量不溶物,得到血红色溶??,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至出现针状晶体,置烘箱中70度烘干90分钟,得到血红色晶体。
3. 称量固体得5.25克,理论产量7.84克,产率 67%;
路线二 :
试剂: CoCl2.6H2O , Na2CO3 , HClO4(A.R.)
原理:
CoCl2 + Na2CO3 --→ CoCO3 + 2NaCl
CoCO3 + 2HClO4 --→ Co(ClO4)2 + H2O +CO2;实验步骤 :
1. 称取 2.92 g Na2CO3和 5.95 g CoCl2.6H2O。分别加水溶解,水浴条件下搅拌。然后将碳酸钠溶液缓缓倒入氯化钴溶液中。趁热抽滤,热水洗涤。检测洗涤液至中性停止洗涤。得到灰色的碳酸钴沉淀。
2. 将70%的HClO4小心滴加沉淀,不断搅拌让沉淀溶解。当沉淀大部分溶解时,滤去少量不溶物。水浴蒸发结晶,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抽滤(否则晶体吸水潮解)得到玫瑰红色的六水合高氯酸钴的针状晶体。
3.称量 m=3.40 g , 产率 = 40.7% ; 实验原理和步骤看似简单易行,但是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困难,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或者产物纯度不高。
;也许这正是大学化学实验的魅力所在吧!
一切在于实践!
2006.5.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