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触网下部施工以及相关测量参数的确定.doc

关于接触网下部施工以及相关测量参数的确定.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接触网下部施工以及相关测量参数的确定

关于接触网下部施工以及相关测量参数的确定 唐金成 (中铁八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 或 ( 前者是限界为3.1m,后者是限界为3.2m)。 则桩到基础内缘距离: C值: 如遇桩在线路另一侧,则应先减去线间距。其余计算相同。之后根据杯基尺寸放坑。 ② 在曲线上放桩 施工中常遇到土建单位没有给出基础的桩位,这就要靠大概计算来确定曲线上的桩位。如下示意图计算: 图3: 曲线上杯基桩位示意图 其中,X为偏移距离,L为两个里程桩距离,a为坑位桩所在位置。由此计算出偏移距离过后,便能够在曲线上较为准确地确定桩位置。 ③ 计算线间距 从接触网平面图上查出该基础的里程,然后在断面图中找出相应里程的位置。如基础里程为DK523+856.62,则应在断面图中找到DK523+800和DK523+900这两处的线间距。设这两处线间距分别为5m和6m,那么,DK523+856.62处的线间距应为m。计算的时候应注意长链和短链。长链意为图中两个里程实际长度大于两个里程相减的差;短链意为图中两个里程实际长度小于两个里程相减的差。那么上述计算中的分母不应为100,应为实际长度。 ④ 基础浇制 杯基浇制过程中,基础底部先浇标号为C8的混凝土100mm,允许加入片石。然后连续浇注标号为C15的混凝土到离坑顶约1.75m时放杯基模型(模型底部与混凝土平面的空间不能留得太多,因为当混凝土与模型接触后,用震动棒捣固的时候会使模型上浮,造成杯基各个尺寸的偏差)。然后继续浇注混凝土。最好每浇注400mm高度混凝土捣固一次,捣固好的标准是混凝土不再冒气泡。 ⑤ 杯基浇制施工 在杯基浇制过程中,从质量与外观的方面,应把握限界、尺寸、混凝土标号、架模和收面这四个方面,其中前三条是应该着重掌握的。限界和尺寸都是技术的硬性要求。 2 拉线基础施工及相关测量参数的确定 拉线基础分三种类型:关节下锚拉线基础(MLJ—1)、中心锚节下锚基础(MLJ—2)、附加导线(回流线)下锚拉线基础(MLJ—3),技术标准如图所示: 图4:MLJ—1、MLJ—2下锚拉线技术标准及示意图 上图括号为MLJ—3下锚拉线示意图,基坑深度分别为2.0m,1.8m,1.5m。 2.1 放坑 2.1.1 锚段关节下锚拉线 图5:锚段关节下锚拉线位置及测量参数 A点的值需考虑拉出值(a)、超高(Δh)、工作支与非支的开口交叉,如下示意图: 图6:锚段关节线索交叉情况 拉出值a:正定位交叉 a– 正定位开口 a+200 反定位交叉 a–200 反定位开口 a+200 超高对于放坑影响的计算: 如下图所示: 图7:超高与导高偏移示意图 导线高度为6450mm,轨距为1435mm,则: 放坑时候,要加上C值。 2.1.2 中心锚节拉线 方法同① 2.1.3 回流线拉线 在回流线下锚柱两侧距离7.5m处为坑位。坑中心与锚柱基础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即可。 2.2. 施工 拉线施工过程与杯基相同。新线施工与既有线施工也是相同的。 由于拉线基础尤其是关节拉线基础,是一种受力基础,拉线基础所受力很大,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关节拉线基础的质量。根据现场经验,一个关锚拉线、中锚拉线、回流线拉线基础所用水泥袋数分别为16、14、12袋,它们的方量分别为2.6m3、2.34m3、2.1m3。 3 直埋支柱基础施工及相关测量参数的确定 3.1 确定跨距 用50m钢卷尺尽量靠钢轨边沿,可以使误差减小。 3.2 放坑 在确定坑位之后,从线路中心开始,确定坑前沿。如是3.1m限界,前沿最好定在2.9m~3.0m位置,从这个位置向后0.8m左右为坑的后沿。坑宽度约为0.6m,这需看实际情况,因为坑放小了体形大的人在里边不能很好地作业。 放坑时还应注意线间距是否与设计相符,现场可以测定。根据实际值来控制具体放坑的限界。 3.3 计算埋深 3.3.1 计算设计轨面高 方法与计算线间距类似,计算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坡度计算,具体视情况而定。 3.3.2 计算实际路肩高 用水平仪测量,其步骤如下: 超平时应先确定一个水准点,其海拔高度为a; 塔尺在水准点超平所得数据为b; 塔尺在坑位处超平所得数据为c; 则:镜高程为a+b,坑位高程为,如下示意图: 图8: 路肩高度测量示意图 埋深则为:轨面到路肩的距离为 转移镜时应在上一次最后那个坑位测量两次,转镜后用第二次的数据作 为新的水准点。 3.4 直埋支柱施工 3.4.1 正杆 使用正杆器正杆,杆箍应在平轨面以上0.5m位置,正杆器所张角度要合适, 一般位置在以支柱为中心左右分别离开4~5根枕木距离即可。支柱整正标准如下: ① 支柱侧面限界及支柱埋深按照施工表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