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软岩巷道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PPT.pptx

高应力软岩巷道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应力软岩巷道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PPT

高应力软岩巷道巷外掘巷卸压及二次支护技术提 纲汇 报 提 纲1 选题背景2 问题分析3 解决问题4 结论选题背景1问题提出——朱集东矿-885轨道大巷汇 报 提 纲 N字型跪腿 尖顶 底鼓 相互嵌入 扭曲1.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汇 报 提 纲1.选题背景试验巷道初始支护形式朱集东矿-885轨道大巷为直墙半圆顶断面,断面尺寸为宽×高=5000×4100mm,巷道进行喷注浆处理。汇 报 提 纲2.问题分析试验巷道变形特征及破坏因素变形特征巷道围岩大变形及流变性传统的支护刚度严重破坏巷道围岩破碎汇 报 提 纲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原因分析巷道围岩应力场复杂支护结构不合理软岩的物理及力学特性影响受采动影响的强烈程度钻孔窥视图2.问题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在侧压力系数λ=1时塑性区应力及位移:①位移:②塑性区半径:汇 报 提 纲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状态③应力:2.问题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侧压力系数λ≠1时,根据基尔斯解答可得:汇 报 提 纲铅直应力为20.1Mpa,测压系数平均值为0.97巷道表面围岩位移2.问题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岩体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受力特征,将模拟的尺寸定为长×宽×高=60.0m×5m×60.0m,共划分64550个单元和77551个节点,采用Burgers流变模型,揭示反映巷道围岩开挖过程中的流变特性。汇 报 提 纲数值计算模型FLAC3D开挖数值模拟模型2.问题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汇 报 提 纲垂直位移云图2.问题分析3.2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汇 报 提 纲水平位移云图2.问题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汇 报 提 纲垂直应力云图水平应力云图巷外掘巷卸压二次支护2.问题分析解决问题3巷外掘巷卸压技术锚索梁+深浅孔注浆二次支护巷外掘巷卸压法数值模拟方案汇 报 提 纲方案二:侧帮卸压方案一:四角卸压卸压巷支护方案示意图方案三:侧下角卸压3.解决问题不同巷外掘巷卸压法数值模拟方案分析垂直应力云图3.解决问题不同巷外掘巷卸压法数值模拟方案分析水平应力云图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机理分析弹塑性变形与时间关系分析软岩巷道弹塑性变形力学模型巷道表面位移量位移速率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机理分析弹塑性变形与时间关系分析t=10d巷道表面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巷道表面位移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3.解决问题锚注加固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按弹塑性理论来分析,根据拉麦公式,可以求出锚注加固结构提供的支护抗力为:锚注加固拱完全进入塑性状态,其塑性极限承载能力远高于-885轨道大巷U型棚初始支护结构0.1~0.5Mpa的支护力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起拱线上方锚索梁锁棚加固帮部锚索梁加固底板锁注喷浆全断面深浅孔注浆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1)走向锚索梁锁棚加固①起拱线上方锚索梁锁棚加固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②帮部锚索梁加固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2)底板锁注方案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3)喷浆在注浆之前,需采用强度等级C20,水灰比0.8:1的材料对巷道进行喷浆处理,喷层厚度为70~100mm,已防止漏浆。(4)全断面深浅孔注浆①注浆材料: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注浆材料,凝固时间根据现场具体的操作来控制。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4)全断面深浅孔注浆②浅孔注浆布置方式:每个巷道断面布置9个注浆孔,孔深2m,间排距为1300mm×2400mm,在距底板300mm处,布置第一个钻孔,与水平方向夹角20°,注浆压力不高于1.5Mpa。3.解决问题二次支护控制蠕变的方案设计(4)全断面深浅孔注浆③深孔注浆布置方式:每个巷道断面布置6个注浆孔,孔深3.2m,间排距为1700mm×2800mm,在距底板1100mm处,布置第一个钻孔,与水平方向夹角20°,注浆压力不高于1.5Mpa,具体布置参数如图所示。3.解决问题结 论4?4.结 论(4)对于朱集东矿-885轨道大巷来说,采取侧下角巷外掘巷卸压方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巷道的应力状态,维护巷道的稳定,在经济上及技术上都是比较合理的。(5)朱集东矿-885轨道巷道通过锚索梁支护+深浅孔注浆二次支护方案在技术上及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结 论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 谢!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