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转移”战略-欧盟的经验和启发
“双转移”战略-欧盟的经验和启发 摘 要:
根据欧盟地区政策及其产业转移效应、意大利核心地区产业集群升级和企业外迁的特征,可以认为,广东“双转移”战略的关键是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广东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和基于增强欠发达地区内生能力的,“双转移”和珠三角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双转移”战略和政策应该既着眼于转入地的企业,也扶持转出地的企业。
关键词:
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制造业,服务业,产业迁移,价值链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港台投资为主体的外资和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产业集群成为广东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广东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珠三角地区大量的产业层次偏低、处于全球产品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制约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广东省试图通过珠三角地区产业和劳动力向粤北和珠三角东西两翼转移,提升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并为珠三角的产业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其实质是:一方面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另一方面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 产业与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势必会带动一部分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粤北和珠三角东西两翼地区能否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依赖这些地区能否形成低成本劳动力大市场(labor pool),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迁移的经验看,产业转移往往是先行的,即产业转移可以带动劳动力的转移。事实上,珠三角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就是由于港资企业迁移到珠三角后,才成为中国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因此,“双转移”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要看产业是否能够迁移。 从微观看,企业作为迁移的主体,在理论上,有两类企业可能成为迁移的主要力量,一是中小企业,这些依靠低成本获得优势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成本上涨能力偏低,在外需减弱和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可能成为迁移的主要力量;二是大中型企业扩张的增量部分。从企业生产功能看,企业空间扩张可以划分为水平扩张和垂直扩张(M. J. Healry,1984)。水平扩张是指企业产品层次不发生变化,原有的生产规模扩大;垂直扩张是指企业生产产品层次的提升,比如,在价值链上的攀升,或者产品质量的升级等。不论是水平扩张还是垂直扩张,都需要重新做出区位选址。由于珠三角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一旦要扩大生产规模就有可能在生产成本较低的粤北和东西两翼建厂。从转入地的角度看,由于各地区主要以园区为依托,以产业集群的引进为主要手段,希望产业转移园能够成为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因此,珠三角的劳动密集、低成本竞争的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是最有可能率先迁移的。比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就主要致力于引进中山、东莞和深圳的手机等电子通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主要引进的对象是珠三角以五金制品、机电设备、金属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 由此可见,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将是“双转移”的主要动力来源。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粤北、东西两翼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着眼于什么?哪类企业将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的未来方向是什么?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众多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和产业结构将向什么方向演化? 由于欧盟在实施缩小区域差距的公共政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边缘地区的扶持吸引了一部分产业由核心地区转移到周边欠发达地区。同时,1990年后以意大利北部为代表的经济中心地区的产业集群,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部分产业集群,在企业类型、产业类型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中小企业外迁到边缘地区,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考察这些产业集群企业外迁和升级的路径,能够为珠三角产业集群迁移和升级带来启发。本文首先从转入地的角度分析欧盟的区域均衡发展政策措施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第二部分从转出地的角度以意大利北部核心地区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集群升级的趋势以及升级过程中企业外迁的特征、动力和结果:第三部分是政策建议。 二、欧盟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与产业转移 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鼓励各成员国和地区投身于欧洲一体化之中,欧盟始终致力于缩小各成员国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均衡发展的空间战略(European Commission,1999)。同时,从产业角度看,欧盟制造业一方面压力来自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另一方面压力来自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因此,欧盟也将提高工业竞争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类似于广东,欧盟内部也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结构。比如在欧盟的中心地区,由英国北约克郡、法国弗朗什孔泰、德国北部的汉堡和意大利北部的米兰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