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缺损.docVIP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缺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缺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缺损 伍燕臻 晏彬(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医院外科 广西百色 533000) 【中图分类号】R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249-01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皮瓣 小腿足踝部缺损 1992年MASQUELET[1]等提出表浅感觉神经血管轴岛状皮瓣的概念,并临床应用成功。1996年国内王和驹等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缺损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2004年至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踝缺损1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0-50岁。缺损原因:车祸外伤9例,慢性溃疡3例。缺损面积为8cmtimes;7cm-15cmtimes;13cm。 1.2 手术方法 (1)皮瓣设计:外踝与跟腱中点和腘窝的中点连线,即为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的体表投影,以此为皮瓣的轴线,外踝上5cm处为皮瓣逆行转移旋转点[2],尽可能多普勒协助明确[3]。依据缺损面积加20%左右在轴线中下1/3处设计皮瓣大小,上界可达膝关节水平部位,内外界不超过小腿三头肌内外缘,在深筋膜与肌膜之间解剖分离皮瓣。(2)皮瓣切取:先沿蒂部画线切开皮肤,在皮下脂肪深层向两侧适当剥离,显露小隐静脉,沿其两侧各1.5cm纵向切开皮下及深筋膜作为岛状皮瓣的蒂,其中包含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深筋膜下分离将其与皮肤固定数针,防止筋膜脱落。结扎远端蒂内小隐静脉[4]。(3)皮瓣移位:受区清创,充分去除坏死组织,瘢痕,皮瓣转位缝合。供区创面中厚皮片植皮。置引流。 2 结果 本组12例中3例皮瓣远端早期出现淤血、水泡、肿胀,2周后肿胀消退,皮瓣成活,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获保护性感觉。 3 讨论 3.1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属多源性血供,其主要营养血管系腘窝中间皮动脉及腓动脉肌间隔穿支,沿途与周围深筋膜内众多血管构成广泛吻合。 神经营养血管行于神经旁,除发出分支进入神经干内营养神经外,沿途发出众多皮支进入皮下组织,并借吻合支与邻近血管沟通,形成以皮神经为轴心的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及真皮内血管网,其吻合最密集处位于小腿下2/3,切断腘窝中间皮动脉后(逆行),皮瓣可以通过腘窝中间皮动脉与腓动脉肌间隔皮支的吻合逆行供血。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与小隐静脉,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经伴行静脉,深筋膜静脉网交通支及旁路侧支以“迷宫式途径”通过蒂部静脉穿支归于深静脉系统。 3.2 该皮瓣的优缺点 优点:该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极少,手术操作简单,动脉供血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不牺牲主干动脉,供区损伤少,创面大部分可直接缝合等优点。为临床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缺损提供可靠的手段[5],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缺点:明道转移时皮瓣略显臃肿,足背外侧感觉缺失。 3.3 手术的注意事项 (1)皮瓣设计面积应该比修复面积大约20%,可使皮瓣缝合无张力。术前常规使用多普勒确定皮动脉轴点部位。(2)皮瓣边切边缝合深筋膜与皮肤固定。(3)皮瓣在外踝上5-7cm处不再解剖,不要刻意解剖外踝上方血管旁支以免影响血运。(4)岛状皮瓣转位,其蒂部一定要带2-3cm左右宽度的深筋膜,以保护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免受损伤,同时增加了深筋膜血管对皮瓣的血供并利于静脉回流。(5)皮瓣蒂部要避免扭转或折叠,以免影响血运。(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带上周围的筋膜,组织量大,而足部皮肤周径小,局部软组织少,有时缝合皮肤会压迫血管蒂,这时可将缝线拆除,让神经血管蒂暴露于明道,用薄皮片覆盖。(7)小隐静脉近端结扎后,仍将有血液自远端回流,可能加重皮瓣淤血,因此有建议逆行皮瓣的蒂部不保留小隐静脉。(8)为解决逆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和腓肠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缺失的问题,报道可将小隐静脉与大隐静脉行端端吻合,腓肠神经与隐神经行端侧吻合,取得一定效果。总之,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皮瓣设计,仔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MasqueletAC,RomanaMC,wolfGskin island flaps supp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ne superficial nerve: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p. PlastRECONSTR Ssurg,1992,89(6):1115-1121. [2]刘森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