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王静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要】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对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严格的气管套管管理,促进排痰,充分的气道温湿化,正确掌握堵管与拔管时机。3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都未出现呼吸道痰堵引起的缺氧、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2例因病情严重而死亡。因此,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气道护理是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271-02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多伴意识障碍,舌根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从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患者窒息或缺氧。为了解除其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困难,对于此类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是重要的措施之一。2014~2015年,我科对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严格的气管套管管理,积极排痰,充分的气道温湿化,及时堵管与拔管等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2015年,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共36例,年龄25~67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其中多发性颅内血肿者12例,合并复合性内脏损伤、脊柱四肢骨盆骨折者8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者16例,置管时间22-74天,其中27例患者病情好转,气管切开伤口愈合佳,未发生肺部感染症状,7例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家属要求带管自动出院,2例患者死亡。   2.护理   2.1 病房环境   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住单独病房.病床边备好吸引器及抢救药品及物品。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60%~70%;实施保护性隔离,保持病房的安静,限制人员探索及减少陪护人员,定期做空气培养。   2.2 患者体位   患者手术后当天???平卧位,头颈和躯干尽量保持同一直线,避免过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至15~30度,翻身时应保持轴线转动,避免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导致窒息。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气道湿化 由于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湿化作用显著降低、气管套管局部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粘稠,易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粘结,使套管管腔容易造成堵塞,还会加重患者肺部感染的程度。加强气道湿化应该在患者液体出入量平衡的条件下进行;湿化液选用浓度为0.45%低渗盐水,效果优于以往使用的生理盐水[1]。由于患者吸入浓度为0.45%的低渗盐水后在气道内再次浓缩会更接近于生理盐水,对于气道没有刺激作用。气管切开伤口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器持续湿化,将湿化液定量、均匀、持续地滴入呼吸道,以达到有效的湿化[2];湿化液以3~4ml/h的速度滴入气道为宜,速度太快会引起刺激性的咳嗽,速度过慢会引起湿化不足、痰痂形成;满意的湿化是痰液较为稀薄并且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气管导管内没有任何痰痂;应进行雾化吸入,15~20 分钟/次,2~3 次/天。   2.3.2加强吸痰护理 吸痰前,应该严格掌握指征:患者氧分压低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不畅;患者床边可听到呼吸道痰鸣音[3]。应该选用柔软,直径不超过气管内径1/2的一次性吸痰管;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吸痰操作前洗手、戴手套、口罩;对口鼻腔和气道内同时吸痰时,应按照先吸气道内,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口、鼻腔的原则;吸痰动作应该敏捷、轻柔,将吸痰管缓慢放入气管的内套管内,由浅入深,放入时严禁负压,深度以超过外套管的1/3为宜,向上提取时才可以缓慢转动吸引,遇到痰液时稍作停留,避免反复的提插抽取;吸痰前应该加大氧流量,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如果痰液多一次不能吸净,氧饱和度不正常时应该停止吸痰,充分给氧待氧饱和度正常后再吸,不然患者会产生剧烈咳嗽、喉头痉挛,加重脑水肿或脑出血。对于痰液粘稠、咳嗽无力的患者,可滴入湿化液后协助患者翻身拍击其背部,拍背时五指并拢,向掌心弯曲呈空心状,用腕关节带动手掌,从下向上、从外向内,迅速、有节律地拍击背部,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对于咳嗽反射良好的患者,经常给予适当的刺激,让其将痰液由套管内自行喷出,在气管切开口处吸净。同时,在对患者鼻饲前应该先吸净口鼻腔以及气道内的分泌物,鼻饲结束后在病情许可下采取半卧位至少30分钟,防止食物返流及呛咳。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脉搏以及面色、是否有缺氧的症状,观察痰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