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四章 之 2009.12 认识自然灾害 第八号超强台风“桑美”影响浙江、福建两省后,造成巨大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两省共有400万人受灾,至少104人死亡,190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2亿5000万人民币。 强台风“珍珠”造成福建省十五人死亡四人失踪,经济损失达三十八亿多元人民币。其中,受强台风“珍珠”正面袭的闽南漳州,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三亿一千二百万元,十三人因山体滑坡致房屋倒塌死亡。 ①什么是自然灾害? ②自然灾害有何特征? ③自然灾害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分为哪几类? ④自然灾害的危害? ⑤我国的自然灾害? ①什么是自然灾害? ②自然灾害有何特征? ③自然灾害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分为哪几类? ④自然灾害的危害? ⑤我国的自然灾害? 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突发性、周期性、多因性、群发性、复杂性、潜在性 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种类多,频率高,影响范围广, 以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 我国的自然灾害 一、类型: 二、原因: 洪水、雨涝 阅读课本P108和P109页两则阅读材料,思考: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有哪些?2.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季节性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变化大植被分布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等 阅读P109、110、111图及材料,结合所学分析:①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原因。②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的原因。 (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考虑问题) 自然方面(主要因素):气候状况和河流自身特点 人为原因(加剧作用):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 →减少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加 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归纳1998年洪水的成因 自然原因: 长江流域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多暴雨。 降水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 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 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作用减弱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归纳2003年淮河洪水的成因? 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①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季时暴雨多 ②河流干流落差小,流速缓;支流多,河道弯曲 ③缺乏入海口 ④围湖垦田,调蓄能力低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台风)引起暴雨 8、9月份 北方 夏季暴雨和西南夏季风引起暴雨 7、8月份 江淮地区——梅雨 6、7月份 华南 4、5月份 雨带分布 时间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思考]我国暴雨的特点有哪些? 具有季节性、频发性、高强度的特点,有时还因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形成特大暴雨。 自然灾害的防治 针对中国的实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措施防治洪涝? 非工程措施 工程 措施 防洪措施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②修建水库 ③修建分洪区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②建洪水预报系统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1、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 2、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3、保管好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 防灾、减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Bye 时事链接 长江三峡工程防洪作用逐步显现 ??? 据新华社三峡5月21日电:?2006年5月20日,在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现场,建设者用简朴仪式庆祝三峡大坝建成。当日14时,三峡右岸大坝浇筑到海拔185米高程,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三峡水库设计总库容390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占220亿立方米。防洪是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如果遇到特大洪水,三峡工程可以起到削峰、错峰的作用,把长江中游河段的荆江大堤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能使广袤富庶的华中 平原不受洪水威胁,生态秩序走向 良性循环,平原湖区生态达到新的 相对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