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之魏晋南北朝乱世中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一、玄学崛起 (一)玄学崛起的社会原因 1.统治阶级的腐败 2.社会大动乱 3.儒学崩溃 玄学崛兴 时代背景:西汉后期,儒学被定为一尊,由儒家政治伦理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杂糅搭配而成的、包罗万象的宇宙论,成为大一统的汉帝国巩固其统治的理论基础。与此相辅而行的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烦琐解释的“经学”。 随着东汉王朝的崩溃,这个包罗万象的宇宙系统论的神圣光圈黯然失色,经学也成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烦琐学问。统治阶级的腐败以及社会大动乱更有力地宣布了儒学的“不周世用”和思想的虚伪。 在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玄学应运而生。 玄学简介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玄学 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 宗旨:贵无 最高主题: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中心课题:探求理想人格 热衷于:思辨深邃的本体论 玄学的兴起,对魏晋文化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二)玄学派别 1.贵无派: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何王玄学是玄学思潮中的主流思想。 2.老庄学:代表人物是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他们彻底否定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3.崇有派:代表人物有郭象、向秀等。向、郭的玄学主张儒道合一说,即“名教即自然”。 1、贵无派 在自然观上,他们反对汉代的神学,而用道家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解释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认为整个世界“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无”是世界的本体,“有”是各种具体的客观事物,是本体“无”的表现。 贵无派 在社会观方面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基本原则,这是对汉代儒家为维护封建正统秩序所制定的一整套伦理规范以及为论证这些伦理规范所建立的道德哲学的全面挑战。 名教:是以正名定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它以儒家哲理化的伦理学说为内涵,以承继西周宗法制的程序化礼仪规则为形式。 贵无派 在人生观上,他们倡导“无为”。天道无为,人也应该效法天道,恬淡无为。 贵无派代表了玄学思潮的正题。 2、老庄学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带有强烈的反儒倾向,要求人超脱名教的束缚,批判“名教”教人弄虚作假、追名逐利,表现出对“名教”较多否定态度。同时他们又欣赏老庄逍遥遁世的思想,对司马集团残暴的统治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 3、崇有派 “名教即自然”,调和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儒家讲的“圣人”和道家讲的“神人”是合一的,这就重新对名教的合理性作出了论证。 郭象对中国哲学的思辨性有很大贡献。 玄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魏晋玄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它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而且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由训解、阐述转向义理的诠释,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一代清新学风。 (2)在方法上,转变为重视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为以后佛学和理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3)玄学在探讨世界本体的过程中,富有思辨性,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 (一)道教 1.酝酿于东汉 2.发展于魏晋 3.至南北朝时基本定型。 道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发展 葛洪与《抱朴子》 寇谦之与清整道教 陆修建与道教组织、经典、仪式的确立 2、隋唐至明清道教的发展 隋唐的全盛、两宋是另一高峰、金元分化、明清走向衰落 三、佛教与道教的发展 (一)佛教的传入与初步发展 1、两汉之际的最初传入:西汉 2、东汉时的初步传布 (二)道教鲜明的民族性格 1.思想渊源 2.神仙世界 3.教旨 4.独特的宗教仪式 (三)佛教的传播 佛教自汉代传进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也事融入了中国的文化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最初依附于玄学,最终则代替了玄学的地位。 南北朝时期佛寺、僧尼人数比较。 南朝:宋时僧尼三万六千人,佛寺一千九百多所。齐时三万多人,两千多所。梁时八万两千人,两千八百多所。 北朝时,北魏中期僧尼达到七万七千多人,佛寺六千多所,北魏末期到了二百万人,佛寺三万多所。北齐二百多万人,三万多所。 3、魏晋南北朝佛教的广泛传播 佛教的两大精神法宝 A、万能的“救世主” B、轮回说:因果报应 佛经的翻译: 鸠摩罗什、道安 三、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