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胃痛PPT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痛甚加延胡索、三棱、莪术 2.并加理气之品如木香、郁金 辨证论治 6.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 胃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 李振华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胃痛的主要临床特征 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3. 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以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内容提要 1.概述 2. 证候特征 3. 病因病机 4.诊断 5.鉴别诊断 6.辨证论治 概述 (一)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或内伤饮食情志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概述 (二)源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月真】胀,胃脘当心而痛。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外台秘要·心痛方》:足阳明为胃之经,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证候特征 疼痛部位在心下胃脘 疼痛性质有胀痛、刺痛、钝痛、隐痛、灼痛、绞痛、闷痛,以胀痛、刺痛、隐痛最常见;疼痛可为持续性或发作性;可伴或不伴压痛,无反跳痛 可由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发 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伴随症状 病因病机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寒客于胃;或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致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 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脾胃虚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伤脾,或肾阳不足,皆可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 胃失温阳作痛 病因病机 胃痛的发病还与脾、胆、肾有密切关系 胃与脾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 之功。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脾,而脾病又常累及胃 胆之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胃之和降。 胆失疏泄,可致肝胃气滞。若胆气不降,逆行入胃,胃气失和,则胃脘作痛 肾为胃之关,脾胃之腐熟运化,全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可致脾阳不振,脾肾阳虚。肾阴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伤济于胃,或胃阴亏虚,久则耗伤肾阴,而成胃肾阴虚,阴虚作痛 病因病机 胃痛总的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 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正气虚 诊断 主症:胃脘部疼痛,常伴食欲不振,痞满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受寒等诱发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 等病变 鉴别诊断 与下列四种疾病相鉴别: 1、胃痞 2、真心痛 3、胁痛 4、腹痛 鉴别诊断 1.胃痞:胃痛以痛为主,而胃痞以满为主,且病及胸膈 2.真心痛: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 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 病情较急。常可与胃痛相 混,应高度警惕 鉴别诊断 3.胁痛: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及兼症上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4.腹痛:腹痛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在部位上不难区别。但有时腹痛亦可伴有胃痛症状,胃痛亦可伴有腹痛症状,须从起病及主要病位加以区分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 辨急缓 2 . 辨寒热 3 . 辨虚实 4 . 辨气血 辨证论治 辨急缓 胃痛暴作,多为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或暴饮暴食 胃痛渐发,则多由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引起 辨证论治 辨寒热 寒邪胃痛,多胃痛暴作,痛剧而拒按,并喜暖恶凉,苔白,脉弦紧 脾胃阳虚之虚寒胃痛,多胃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舌淡苔薄,脉弱 热结火郁,胃气失和之胃痛,多胃灼痛,痛势急迫,伴烦渴喜饮,喜冷恶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论治 辨虚实 实者多痛而胀,大便秘结,拒按,食后痛甚,痛处固定不移,脉多实 虚者多痛而不胀,大便溏薄,喜温喜按,饥而痛增,痛无定 处,脉多虚 辨证论治 辨气血 在气者,多为初痛,胃胀而痛,以胀为主,痛无定处 在血者,多为久痛,持续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寒邪客胃 2、饮食停滞 3、肝气犯胃 4、肝胃郁热 5、瘀血停滞 6、湿热中阻 7、胃阴亏虚 8、脾胃虚弱 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得寒痛加,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根据辨证随证加减。胃寒较轻者,可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散寒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 寒重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