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理学1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毒理学1PPT

*;*;*;*;*;*;*;*;*;*;*;*;*;*;*;*;中药毒的现代意义;;表示毒物毒性的指标;中药毒理学的基本特点;3. 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 中药毒性的出现与药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与种类关系密切。 (1)生物碱类 ▲含乌头碱的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篙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小天仙子等含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一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一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马钱子等的种子均含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毒性主要作用于脊髓、大脑皮质或延脑等高级神经中枢,主要表现为脊髓反射性的兴奋显著亢进,引起特殊的强直性痉挛,常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死亡。 ▲雷公藤等含雷公藤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坏死,中毒剂量可引起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肾曲小管上皮轻度脂肪变性,而稍小剂量的致死多以肾功能衰竭为主。;(2)苷类。 ▲强心苷是一类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的贰类,夹竹桃等中草药均含强心苷,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颠,循环衰竭而致死。 ▲蟾蛛为强心药之一,其强心成分属强心幽体类化合物,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多在30- 60 m in之后,首先有上腹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中唇青紫、心悸、甚至昏迷以致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及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 ▲杏仁、桃仁、批杷等的种仁均含氰苷(即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苦杏仁苷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不稳定,易被同存于种仁中的苦杏仁酶水解,苷元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组织缺氧,并损害中枢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木通所含的木通皂苷水解后得长春藤皂苷元等,能损害肾小管,导致其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3)毒蛋白类。 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的内脏出血。 ▲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含有毒性球蛋白,内服中毒后主要症状为急性胃肠炎,有服巴豆油20滴而致死者,致死原因可能是对对血球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原浆毒作用。 ▲苍耳子含苍耳子油、毒蛋白等有毒成分能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及引起脑水肿,尤以肝损害为甚,继发引起脑水肿而致的惊厥可能为死亡的直接原因。 蓖麻子含蓖麻子毒蛋白,7 mg即可使人中毒死亡,易使肝肾等发生损害。;(4)金属元素类。 中药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主要有含砷、汞、铅类等药物。如砒石(红砒、白砒)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急性中毒主要是胃肠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急性中毒可并发肾衰、中毒性肝炎、心肌炎,严重者可引起脱水、酸中毒、休克、昏迷,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水银、轻粉等含有汞,汞化合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中毒后可出现精神失常,胃肠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刻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含铅类中药有铅丹、铅粉等,可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 (5)近年来有关中成药中毒的报道也开始增多,中成药引发肝损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雷公藤多苷片为卫矛科雷公藤的提取成分,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用药,多有引起肝损伤的报道。某些中成药也可导致肾损害。近年来,如龙胆泻肝丸以及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对肾功能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衰而致死亡。 ;4. 借鉴先进方法,提升中药标准 国外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大体通过四种模式进行评价。 (1)美国评价模式 要求药物的化学成分基本清楚,作用机理基本明确。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效角度进行评价。 (2)欧洲评价模式 对于化学成分不清楚的,不做成分、机理要求,但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3)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研究人群的中药作用与效应,通过收集用药人的安全性资料,分析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先进性。 (4)循证医学研究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对临床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毒性可以控制;; 中 药 毒 理 学 研 究; 研究内容;急性毒性试验 ;概念; 1.了解中药急性毒性的强弱 2.为长期毒性试验及特殊毒性试验选择 剂量提供依据 3.获取毒性反应信息;一、试验管理 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二、试验设计 符合” 随机、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