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SandersⅡ、Ⅲ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扩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跟骨影像学参数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 结果 两组两组术后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L”型切口;经跗骨窦切口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108-04
跟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的热点、难点,对于骨科医生来说,跟骨骨折的处理非常具有挑战性,尽管现代外科技术及固定材料的发展改善了骨折后的功能康复,但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复杂损伤的治疗方法备受争议,传统扩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跟骨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但该技术所致创伤大,容易出现术后皮瓣坏死,伤口感染,钢板外露,功能恢复不良,二次手术发生率高[1-3]。随着技术的更新,微创技术的出现,医疗器械的不断进步,解剖的深入研究,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4-7],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采用传统扩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和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比较两种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三乡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跟骨骨折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40.5±12.3)岁;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1例;SandersⅡ型17例,SandersⅢ型13例。B组:男29例,女1例;平均年龄(41.3±11.6)岁;高处坠落伤17例,交通伤13例;SandersⅡ型15例,SandersⅢ型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手术时间在48 h以内,新鲜闭合单侧跟骨骨折;未行手法复位符合SandersⅡ、Ⅲ型。
排除标准:患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手术随访的患者;合并患肿瘤转移及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全部患者入院后予抬高患肢,待肿胀消退达到皮肤皱褶试验阳性,术前术野备皮,常规采用温水洗净患处。
1.2.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健侧卧位,施行腰麻,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A组患者采用传统扩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使用标记号笔标记外侧手术切口,起于外踝尖端约2 cm处,在腓骨后缘至跟腱前缘中点处,腓肠神经和跟骨外侧动脉后方,沿肢体的长轴向跖侧延伸,至足底与足背皮肤交界处,然后弧形转向前方,止于第5跖骨基底部,远端切口稍向上,切开皮肤,贴紧跟骨外侧骨面剥离软组织,避免潜行分离,避免使用皮肤拉钩以防皮肤、皮下组织分离,采用No-touch技术使用3根2.0 mm的克氏针前开皮瓣保护皮瓣血运,将第1根克氏针置入腓骨,第2根克氏针置入距骨颈,用骨膜剥离子将腓骨肌腱从跟骨前外侧拨开后,在骰骨置入第3根克氏针。显露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复位骨折端满意后,予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螺钉固定,C臂透视下满意后,置负压引流,缝合伤口。B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起自外踝尖下方一横指处,沿腓骨肌腱上缘,切口远端指向第 4 跖骨基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关节面,剥离皮下组织,复位骨折端克氏针经皮临时固定,皮下置入钢板螺钉固定,C臂透视下满意后,缝合伤口。
1.2.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超过24 h,冰敷、抬高患肢消肿,复查跟骨侧轴位X线,术后14 d行伤口拆线。术后随访6周、6个月、12个月。术后6周扶拐部分下地负重行走,待骨折完全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一般术后3~6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跟骨影像学参数的恢复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