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教案 新人教版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 炽热( ) 轮廓( )
俯瞰( ) 模拟(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概率( )
烧灼(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
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
二、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
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在太空中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2. “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3.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3.这一部分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四)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四、精读品味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_北京人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新人教版.doc
- 2017-2018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1(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1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2(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3(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民族危 机与晚晴时期的救亡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辛亥革 命与中华民 国的建立 第9课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导学案2(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河中石兽》学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学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三年级语文上册 10、风筝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 三年级语文上册 15、玩出了名堂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 三年级语文上册 12、听听,秋的声音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