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十五 赏析古诗的写景艺术.docVIP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十五 赏析古诗的写景艺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十五 赏析古诗的写景艺术

精准训练十五 赏析古诗的写景艺术 练前提示 古人云: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在此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答题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1)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2)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3)写景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4)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手法甚至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林寺别友人 许 浑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角度描写,“月落”“杉松晚”是视觉,“风清”“枕簟秋”是触觉;借景抒情(烘托),用“月落”“深夜”点出深夜未眠,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②③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船。 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迥、荒村、犬稀)。(2)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3)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4)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5)比喻(宾鸿自况自喻)。(6)白描。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辛弃疾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 ①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谪居鹅湖时所作。②出自《世说新语·黜免》篇:“殷中军被废,终日恒书空作字,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③出自《新唐书·卓行传》:“司空图有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三宜休。’” 请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寓情于景,比如环境之清冷,红莲的如醉,白鸟的无言且愁,都折射出内心的愁苦。(2)正面写景,由远及近、由面及点地描画夏末秋初的鹅湖景象。(3)对比(或“从视觉角度突出色彩感”):红莲与白鸟色彩对比鲜明。(4)拟人:莲色红或如酒醉,鸟头白而无声,拟人化为无言自愁,投射出作者心潮难平的愁苦。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注]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一、二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① 苏 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②。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注 ①这首词作于元祜七年(1092)。这年二月作者由颍州改知扬州,作者不到两年时间就先后徙知杭州、颍州、扬州,“二年阅三州”,据赵德麟《侯鲭录》记载,作者在颍州时就因久雪百姓饥饿,彻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