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ppt--新脑梗死演示文稿PPT
紧急诊断检查: 疑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 所有患者 脑CT(有条件时可行脑MRI) 心电图 血糖 血清电解质 肾功能 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有指征者 肝功能 毒理学筛查 血液酒精试验 妊娠试验 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气分析(如怀疑低氧) 胸片(如怀疑肺疾病) 腰穿(如怀疑SAH但CT阴性) 脑电图(如怀疑癫痫) 九、治疗: 治疗原则:卒中单元(实施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 超早期治疗( 6小时,溶解血栓、脑保护 个体化治疗、 整体性治疗 1、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 1)卧床休息: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2)调节血压: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常规降低血压;血压200/120Hmmg,需降压。 需紧急降压治疗的情况: 高血压脑病; 主动脉夹层分离; 急性肾衰; 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心肌梗死; 可微量泵入硝普钠,避免舌下含硝苯吡啶。 血压减低的标准: 有高血压者 180/100-105mmHg(目标压); 无高血压者 160-180/90-100mmHg 3)控制血糖:缓慢减低血糖升高,11.1mmol/L (EUSI 10mmol/L,ASA 16.63mmol/L),立即给予胰岛素, →血糖8.3 mmol/L,改为1u/h维持。 生理盐水; 低血糖纠正,静脉推注或滴注10-20%葡萄糖,低张溶液。 脑 梗 死 渝北区人民医院神内科 杨礼环 脑血管病分类 分为: 慢性: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性痴呆 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 一、概念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是CVD中最常见,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0%。 二、脑的血液循环 一)、脑血管应用解剖 颈内动脉主要供应眼部,大脑半球前3/5血液(以顶枕沟为界)及部分间脑。(称为脑前循环)。 上述动脉在颅底均有深穿支供应皮质下,特别基底节区,这些A吻合支少急性卒中常致脑梗死形成。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主要供应大脑后部2/5,包括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及部分间脑 。(又称为脑后循环) 锁骨下动脉→椎A→颈椎横突孔↑→枕大孔入颅→桥脑下缘合成基底A →终动脉大脑后动脉→枕叶、颞叶底面,枕叶内侧面和丘脑、脑干、小脑,其中丘脑膝体动脉供应丘脑后结节和丘脑后部的其它结构,及外侧膝状体, 3、脑动脉的侧支循环 脑底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大脑后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连接而成。 4、脑循环的特点: 1)、脑重量小,占体重2~3%,但供血量大800~1000ml/min,占心输出量20%。 2)、氧、葡萄糖和糖元贮备甚微,但需量大,葡萄糖和氧耗量约占全身耗量20~25%。 3)、脑深部吻合支少、代偿差、多为终动脉,缺血易发生梗塞,基底节、大脑皮层、小脑均为缺血易受损区。 三、分型: 1.按起病方式、病程进展分为: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2周内完全恢复 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6小时以内达高峰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6小时到2周达高峰 2.按发病机制分为: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动脉炎,血液高凝、脑血管淀粉样变,血管大于500um)、 2)脑栓塞 :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栓子(动脉源性 、脂肪性 、其他) 3)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动脉硬化、微栓子,血管在100—200um 。 三、病因: 1.基本病因: 1).血管壁病变: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动脉瘤、畸形), 动脉、静脉炎, 中毒、代谢性及全身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各种心脏病、房颤 3).其他病因:空气、脂肪栓子 2.促发因素: 1).血流动力学因素:①高血压或低血压,②血容量改变,③心脏病 2).血液成分异常 ①血粘度增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蛋白血症、脱水、RBC增多…… ②凝血机制异常:抗凝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DIC 脑动脉炎、烟雾性血管病、血流变学异常导致血液成高凝状态。 四、病理: 脑梗死80%在颈内动脉系统,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