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麂列岛铜藻的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麂列岛铜藻的研究

第 24 卷 第 5 期 现 代 渔 业 信 息 Vol.24 No.5 2009 年 5 月 MODERN FISHERIES INFORMATION May., 2009 南麂列岛铜藻的研究 孙建璋 庄定根 王铁干 陈万东 杨加波 (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研究所) 中国浙江省平阳县鳌江 邮编:325401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邮编:316100 中国浙江省平阳县 邮编:325400 【提要】 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来对南麂列岛水域铜藻的生物学特征及增养殖技术方面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增养殖发展前景, 以期开发和保护这一珍贵物种并实践其增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 孙建璋等 ,2009。南麂列岛铜藻的研究,《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4 (5):19-21。 关键词 :铜藻 南麂列岛 研究 铜藻 Sargassum herneri (Tarn)Ag. 俗称 “丁香屋”(南麂 着大量硅藻而腐烂流失。毗邻海藻场干潮线附近岩礁上秋 岛)属马尾藻属 (Sargassum)。系分布我国沿海浅海区的暖 冬季地毯式地长满铜藻幼苗,入春后水温回升,低平潮时延 温带性大型褐藻。铜藻植株高大,枝叶繁茂,成片漂浮水面 后至中午一下午,幼苗多呈焦枯而腐烂,流失,仅留残枝在 而形成海藻场,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遮蔽、避敌、索饵、 礁石上。南麂列岛铜藻周年可见,生长和繁殖适温 11~16℃。 产卵、栖息生长的好处所。铜藻是我国浅海植被的珍贵物 3~4 月为快速生长期,繁殖盛期水温 16~20℃。 种,暖温带海域营造海藻场,生物修复海洋生态的首选品 1.3 生长发育 种。铜藻是藻胶工业的优质饵料,因富含有益的生源要素而 3 月份台湾暖流对南麂海域影响加大,水温上升海水透 被广泛应用到医药、食品、饲料和有机肥料方面。文章介绍 明度加大,进入繁殖期的铜藻生殖托大量发生。精卵排放高 了近几年对南麂列岛铜藻生物学特征及增养殖技术方面研 峰出现在 4 月底至 5 月中旬,大潮前 2~3 d 卵子排出生殖窝, 究进展,并分析其增养殖发展前景,以期开发与保护这一珍 粘附在雌托上等待受精,合子在生殖托分裂发育成 2~32 个 贵物种并实践其增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 细胞的幼孢子体,大潮低潮时受拍岸浪冲击,藻体互相摩操 激烈,致使幼孢子体从雌托上脱落,附着在适宜基质上的长 1 生物学特征 成新藻株。精卵排放后铜藻枝叶渐次脱落、腐烂、流失。入 夏后殘枝的上部,中偏上部长出新藻叶,往往在残枝顶端紧 1.1 形态特征 密生长成假丛生状,和当年有性生殖幼苗比较,有殘枝部粗 藻体黄褐色,较为纤细而柔轫,高可达 7 m,海藻株鲜 壮,基部分枝殘留痕迹及固着器大而发达的区别。种群样方 重 3 kg 以上。固着器裂瓣状,上生圆柱形的主干,互生分枝 调查获得殘枝营养繁殖藻株占种群总数 5% 左右。笔者认为 3~4 次,主干一般单生,直径 1.5~3 mm,有纵走的线沟。叶 浅海区铜藻是种群繁衍的绝对主体,有性生殖对铜藻自然 片长 3~7 cm,宽 0.5~1.5 cm,羽裂中肋及顶,柄部细长。气 种群的繁衍起主导作用,提出 “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 枝 殘 囊圆柱状,长 0.5~1.5 cm,径 2~3 mm,两端较细,顶生或生 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系种群繁茂”的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