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臭氧量少作用大
大氣臭氧量少作用大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周圍。環繞著一層大氣。這層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約占99%以上。此外,還有少量的氬、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O3)等等。雖然大氣中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對整個地球氣候的變化卻影響很大。 包圍地球的大氣,其特性會隨高度不同而有許多變化,科學家便依照氣溫梯度,來劃分大氣的垂直結構。最接近地表的是「對流層」,其次為「平流層」、「中氣層」和「熱氣層」。熱氣層是大氣的最外圈,大氣愈向外愈稀薄,並沒有一條明顯的界限。由於大氣是受地球重力吸引而環繞在地球四周,因此離地表越近,空氣密度越高,大約90%的空氣都聚集在離地表30公里的範圍之內;到了離地100公里處,大氣密度已不及海平面的百萬分之一,故若與地球半徑約6370公里相比,大氣的確只有薄薄一層而已。 平流層的位置大約在離地10~50公里處,但大氣中的臭氧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離地面大約25~30公里的上平流層中,稱為「臭氧層」。名雖為一層,但實際上臭氧分布各地並不均勻,而且大氣中臭氧的總含量非常少,尚不到1ppm。這極薄的一層臭氧,對於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常重要,因為臭氧能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將這些波長很短,而且有致命危險的輻射線,轉換成熱能,只有極少量能到達地表。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在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機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此外,紫外線對於農作物,甚至海洋生態系都會造成負面影響。然而這層重要的臭氧已經受到嚴重破壞,而且清形一年比一年惡化。
全球臭氧普遍減少 科學家大約在10年前,就已實際觀測到臭氣層的「破洞」。西元1985年,英國南極觀測站(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科學法曼(Joseph C. Farman)等人發現,從1977~1984年,南極郝利灣(Halley Bay)上空,春季時的大氣臭氧含量大約減少了40%以上。其他研究團體也迅速證實了這項發現,並指出臭氧量急遽減少的這塊區域,其面積甚至大於南極大陸,高度則是介於12~24公里之間的平流層。這就是所謂的「臭氧洞」(ozone hole)。 臭氣洞其實並不是真正有個「洞」,而只是表示臭氧含量反常稀少的區域。雖然科學已經知道CFCs(chloroflurocaaarbons,氟氯碳化物)是造成臭氧洞的主要原因,但是由於南極地區特殊的氣候型態,使科學家相信,南極臭氧洞應是平流層化學反應與大氣環流變化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然而,不僅是南極,北極上空平流層的臭氧,也發現有在冬季減少,形成類似臭氧洞的現象。尤有甚者,根據世界各地地面站和人造衛星的觀測結果,長期以來,全球除熱帶地區之外的大部分區域,平流層臭氧都有稀薄化的傾向。 南極和北極地區人煙稀少,臭氧洞對人類所造成的影響尚不明顯,但如果臭氧減少的範圍擴及全球,則包括東北亞、歐洲和北美洲等人口密集的地球,有害紫外線就會大量增加,對人類的為害亦將相應擴大。目前澳洲和加拿大等國都已採取具體因應措施,如發佈警報以提醒居民不要在陽光下過度曝曬等。
南極臭氧連創新低 科學家在調查大氣臭氧含量時,通常使用如「陶伯遜分光光度計」(Dobson spectrophotometer)等儀器在地面進行測量,或是利用高空汽球、飛機和人造衛星等,直接在大氣層中觀測,再比較分析測得各不同波長輻的量,以了解臭氧的消長情形。例如1987年9月,來自19個國際組織的150位科學家,在南美智利南端的奔德亞利拿(Punta Arenas),就進行過一項整合地面、衛星、高空汔球以及科學觀測機ER-2的大型臭氧測量實驗。 長期以來的觀測紀錄顯示,從1991年開始,南極上的臭氧含量每年都創下新的最低紀錄。1991年9月30日為162D.U.,11月8日為191D.U.,每個月都是歷年來的最低值。 D.U.(Dobson Unit)是代表大氣單位面積中臭氧含量的單位,以m atm-cm(milli atm-centimeter)表示。在o℃,1大氣壓標準狀態下,1D.U.相當於百分之一公釐。 1985年以前,南極臭氧洞的大小和深度,大約以2年為消長周期。但從1989~1991年,卻連續3年觀測到大規模的臭氧洞。根據日本氣象廳發布的資料顯示,從1982~1991的10年間,南極臭氧洞的面積擴大了10倍,深度增加了2倍,被破壞的臭氧量則估計為過去的4.3倍。而且自1990年之後,南極上空臭洞的形成時間也開始提早。 1992年,南極臭氧洞最大時範圍曾一度超過2300萬平方公里,約為南極大陸面積的1.5倍,而1993年的情形亦相當不樂觀。根據NASA和「世界氣象組織」(WMO)的調查,己經確定1993年南極臭氧層的破洞不但偏及南極大陸,而且將擴及南美洲部分地區。 依據日本昭和基地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专就业学程94学年执行情形-高苑科技大学研究发展处.PPT
- 大一试验讲义下.DOC
- 大众汽车30万台DQ500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项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PDF
- 大会关于2011年技术合作资金认捐情况的报告.PDF
- 大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赣州公共资源交易网.DOC
- 大公信用评级数据管理办法-大公国际资信评价有限公司.PDF
- 大兴区申请限价商品住房购买资格-大兴区政府.DOC
- 大兴安岭中南段莲花山铜银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天津地质调查中心.PDF
- 大别山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的季节变化.PDF
- 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现金管理与贸易服务收费表企业-UOB.PDF
- 专题04 天气与气候(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 专题04 中国的经济发展(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05 建设美丽中国(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
- 专题05 建设美丽中国(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docx
-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和解析).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原卷版).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
-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期末真题汇编,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雨的四季》.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