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变革视野下唐宋间荆襄经济盛衰原因论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
2 0 0 8 年 7 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ly , 2 0 0 8
第 3 7卷 第 4期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 al Un iversity ( Ph ilo sop 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 7 , No. 4
( ) ( )
中图分类号 : K2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8634 2008 04 0 112 07
技术变革视野下唐宋间荆襄经济盛衰原因论析
周尚兵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济南 2500 14)
摘 要 : 在技术变革视野下 ,唐代荆襄地区通过运用新技术培育出茶叶、襄器 、朱橘 、楚
练生产等四大主导产业 ,使区域经济各要素得到了合理的优化配置 ,既形成了多增长极的产业
结构形态 ,又有良好的运转绩效 ,从而造就了唐代荆襄经济的繁荣 。唐以后荆襄之衰 ,既是囿
于产业构成中的结构性缺陷 ,更主要的是唐季以后的长期战乱摧垮了其赖以持续创新的文化
存量基础 。
关键词 : 唐代 ;荆襄 ;技术变革 ; 区域经济结构
长江中游 、汉江中下游之间的荆襄丘陵、江汉 作物的地理分布状况 ,鲁西奇认为从唐中后期到
平原 ,唐代惯称 “江汉之间 ”, 亦称 “荆襄 ”、“荆 宋元时期 ,汉水流域已开始出现稻麦复种 ,但不普
楚 ”。“江汉间州以十数 ”, [ 1 ] ( P2952) 大致有荆 、襄、 遍 。在牟 、林研究的基础上 ,李文澜认为唐代荆襄
鄂 、复 、郢 、随、峡 、归、均 、房 、蕲 、安 、沔 、黄等州 ,约 的农业生产力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进步 ,形成了以
略与今湖北省的地域范围相当。唐时荆襄区域经 稻麦循环复种为主 , 以桑麻种植 、水陆养殖 、果木
济相当繁荣 ,足以与财赋重地江南八道相提并论 , 生产为辅的复合型生产结构 ,步入到多元复合农
[ 2 ] ( P832 ~834)
而到了宋代却处于 “困顿停滞 ” 的状态 。 业生产的新阶段 。王赛时、林立平 、牟发松 、李文
其盛衰之因 ,学界虽进行了一些探讨 ,但仍有一些 澜等分酿酒 、纺织 、漆器 、造船 、竹器 、矿冶等门类
问题未得到应有的讨论 。 对荆襄地区手工业的生产状况进行了梳理 。翁俊
一 、唐代荆襄区域经济研究的 雄补充了荆襄造纸业的生产情况 ,指出唐代房州
学术史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经纸 、均州大模纸都是著名纸品 ,吸引着客商前往
采购 。王赛时、林立平 、牟发松等讨论了江汉集市
唐代荆襄区域经济的研究 ,学界提供了很好
① 的发展 ,反映出当地贸易往来的频繁 。林立平更
的研究成果 。张泽咸对荆襄诸州的农作面貌进
以荆州为例指出 ,使荆州经济别具特色的 ,不是农
行了最大限度地复原 。鉴于唐代已采用了水稻育
业和手工业 ,而是它的商业 , 荆州经济的繁荣与
秧移栽技术 ,牟发松 、林立平等认为唐代荆襄地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