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低生存基础之界定-成功大学myweb个人网页空间服务说明
最低生存基礎之界定
-從社會救助與個人綜合所得稅進行之交互考察
摘要 1
一、前言 2
二、最低生存基礎保障之內涵與表現型態 2
(一)最低生存基礎保障內涵在實定法與在實務上之歧義理解 2
1. 憲法規範與法律制度的交互對照 2
2. 保護內涵之權利定性:「防禦」或是「受益」? 4
(二)最低生存基礎保障之規範基礎 5
1. 生存權 5
2. 財產權 9
3. 家庭之制度保障? 11
(三)國家責任之定位、自我責任之優先性與補充性原則 13
(四)小結 14
三、社會救助與免稅額就最低生存基礎界定之關聯性 14
(一)立法史之考察 14
(二)免稅額與最低生活費額度之相關性 15
(三)最低生存基準之測定方式 18
四、我國貧窮測定模式之檢視 20
(一)我國社會救助最低生活費之設定方式 20
(二)社會救助最低生活費與稅法個人免稅額之比較 21
五、結論 22
摘要
• 司法作⽤或許並不適合積極地去形成⼀個符合當下⽂化價值觀之「最低⽣存基礎」,然⽽
司法審查亦不應只從最低⽣存基礎之受益權⾯向出發,⽽應認知其在防禦權⾯向的功能,
對於在事實上明顯過低之最低⽣存基準設定亦應進⾏審視。
• 如果在最低⽣存基礎的實質決定上必須保留給⽴法者形成空間,那⾄少可以要求測定程序
應具事實基礎、且決定過程是透明、可理解的。
• 免稅額度必須要⾼於社會救助基準。⽽我國⺫前的規範現況明顯與此牴觸。
關鍵字:
最低生存基礎、社會救助、生存權、免稅額、違憲審查
* 本文係以2012.6.19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主辦之第一屆翁岳生教授公法學術研討會所發表之「社
會救助與個人綜合所得稅上對最低生存基礎界定之交互考察」論文為基礎,為求簡明易解,經大幅
縮減改寫而成。
1
一、前言
我國憲法第15條生存權保障於釋憲實務中之引用並不少見,但幾乎未見其
單獨被援用為違憲審查基準,而多數僅係陪榜式地臚列於相關憲法基本權清單
之間。固然生存權之保護領域亦涵括多樣之法益,從生命保護、有尊嚴之生存
到健康生活等,但生存權在憲法釋義學上模糊之面貌及鬆散的保護內涵與看似
重要嚴密的法益形象實在無法相對應,徒增困惑。鑑於生存權之相關法益十分
多樣,且保護樣態各有差異,本文並不意圖將所有與生存權相關之法益一併處
理,而只就生存權所包含之最常被提及之法益典型之一--個人最低生存基礎
之維護,以釋憲實務之考察為基礎提出釋義學觀點之闡述,嘗試對「最低生存
保障」在我國憲法學上做出定性,並交互對照實定法對最低生存基礎之界定,
盡可能描繪出在學理、法政策、法律實務上應具有一致性的「最低生存基礎保
障」的保護內涵。
本文除了嘗試更明確地分辨最低生存基礎保障之規範意涵外,也試圖透過
分析兩個與最低生存基礎之保障密切相關的實定法制度--亦即社會救助法與
綜所稅之免稅額制度,具體地對「最低生存保障」之表現作法實證的檢視。 此
二者不僅在比較法上有廣泛共通性、且在我國亦有長久施行之法現實基礎,若
能連結憲法層次之規範方針交相比對後,應能對我國現行法規範狀態有更完整
的評析。
二、最低生存基礎保障之內涵與表現型態
(一)最低生存基礎保障內涵在實定法與在實務上之歧義理解
1. 憲法規範與法律制度的交互對照
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8項規定:「國家應重視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國民
就業、社會保險及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工作,對於社會救助和國民就業等救濟
性支出應優先編列」,其中將社會救助與就業等「救濟性支出」由其他社會福
利措施中區隔出來、並予以優先的預算編列特權。這樣明文標示在財政編列上
的優先性,不僅是在社會福利部門,在所有國家任務部門都沒有其他事例。可
見在憲法規範的基本考量上,社會救助制度所代表之國家對個人生存的最後一
道維繫防線,其功能是被關注且列為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