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阅读教学(第五节)
第五节 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你从此画中看到了什么?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标 阅读对话——读者与文本的双向建构。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 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读者建构文本的意义,文本建构读者的认知心理结构。 对话是思维方式,也是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第一,以讲台为中心。旨在同步教学的古典式配置。这是典型的教师中心的教学。 第二,问答“仪式”。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惯性地举手,指名,学生短促的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下一个提问的设定……这种仪式是典型的一问一答式教学。 第三,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 二、与文本对话的切入口 一是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一是寻找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一)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1 预设 预设是一种先于表达和接受而存在的经验信息,因此,在逻辑学上叫做预设。“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 2 角色 角色指的是诗歌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叙述人等。 例如,历来人们都把《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叙事者看作十二三岁的酒店小伙计,其实这个叙事者是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小说采用这样一个叙事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特殊的效果:他有时可以用不谙世情的小伙计的身份面对孔乙己,把镜头推近,叙事显得活泼、有趣、亲切;但有时又可以把镜头拉远,回忆中带有极大的悲悯、同情,更易于传达出作者自身的感情和见解,甚至说出带点感叹的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暗中鞭打那些只把孔乙己当作笑料的看客们。这就是可以悄悄移位的叙事者的好处。” 3 省略文本中有形或无形的省略,都是读者介入文本的艺术空间。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4 隐蔽 文学文本往往只给读者提供一个艺术空框。作者只用有限的语言去引导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创造,生成丰富的“象外之象”。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中断 连续叙述的中断,戛然而止的结尾,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可是我那一串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6 冗余 文本的意义一般都来自于必要信息。但有时冗余信息也可以打开读者的想象世界。 例如,小说《祝福》中,“我”想到“……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7 陌生化 文学文本要求创新。语言的陌生化成为文学创作的追求。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曾经指出过:“艺术的技巧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长度,因为知觉过程自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予以延长。” “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 “很湿,也很诗” 8 隐喻化 隐喻不是指向事物本身,而是指向非本体(喻体)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被建构的事物或意义是两个互不依赖的概念,因而,事物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就成为隐喻化的基础,也成为作者和读者互相认同的条件。在汉语经验中的隐喻包括修辞方式和文本策略。但作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的价值远远大于修辞格的隐喻,因为隐喻提供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新角度和新途径,它在建构话语和文本意义的同时,也建构了人所置身的世界,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范围和认知方式。在语文课程的教科书文本中,有关隐喻的隐喻化的文本是无须举证的。 (二)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1 形成期待 接受主体在阅读一个新的文本之前,已经具有知识框架和理解结构。 (1)读者决不是以零度的“白板”状态去接受新的文本的。(2)新的作品也决不是处于信息的真空之中;相反,它总是处在作品接受历史的链条之上的。新的作品总会唤起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使他进入一种阅读期的状态。(3)期待视野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重建的过程中。 2 还原语境读者与文本对话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言语表达恢复言语与语境的关系。 语境和言语一道生成。作品一旦生成,语境因素也就自然消失。读者与文本对话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言语表达恢复言语与语境的关系。这就要以一种与语境生成相逆的心理程序实现一个由言语到语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还原语境”。还原语境,包括充分利用上下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