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与教学
一、关于新课程 (一)基本情况 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2004年开始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一批富于时代气息的中小学教材面世,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各地都涌现出了一些先进典型,积累了课改经验。 1.回顾 2003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公布。 2004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5 江苏 2006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2007 湖南、陕西、北京、吉林、黑龙江 新课程高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8 江西、河南、山西、新疆进入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 2010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2.反思 片面追求国外的教育理论,忽视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不顾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实际,不顾我们特殊的国情语情。高中语文选修科目设置过多,脱离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尤其是忽视“双基”,淡化基础知识、鄙弃能力训练,等等 。 (1)理论上的分歧 2004年7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发表王策三教授的文章《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钟启泉教授发表《发霉的奶酪》。 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姜伯驹院士有一份关于新课标的提案(《光明日报》2005-3-16“教育周刊”): 教学改革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要渐进。课程研究、师资培养、学习环境、考试制度,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行。 王本陆《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理论之争》(《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6日): 1.理论基础 一种流行的观点主张借鉴西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建立以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国际视野,以此来指导中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另一种观点认为,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2.基本目标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传统教育体系、应试教育体系、凯洛夫教育体系,是落后的陈旧的教育体系。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打倒现有体系,推倒重建,建立全新的现代课程与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与教学的范式转型。 另一种理论观点认为,中国现行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就认定整个现行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是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体系,相反,从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来判断,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体系本质上属于现代课程与教学体系,它体现着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并具有一定中国特色。这种观点主张,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课程与教学体系,努力形成中国特色。 3.基本策略 激进革命论,主张采用颠覆性手段来变革现实,这种观点把改革理解为彼此替换、新旧对抗、势不两立、破旧立新、推倒重建、彻底消灭、脱胎换骨等激烈的斗争和变革过程。激进革命论认定革命目标是神圣的,而革命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在推进策略上就往往依赖于或习惯于政治运动化的方式。另一种观点是稳健改革论,主张采取温和、渐进和自我完善的方式来变革现实。这种观点更多把改革理解为一个主要是修正、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波浪式前进的量变过程。 国家的宏观调控 2006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减少教科书的种类 提高教科书的质量 降低教科书的成本 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 为此,教育部提出“建设主流教材”,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减少教材利润的宏观调控措施。 查有良《新课程需要“软着陆》: “一纲一本”不行,“一纲多本”要“多”到多少本呢?实行“一纲多本”,采用“市场竞争”,又必须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审查。成本如何?效率如何?质量如何?错误多少?其中的“操作”有没有“贪腐”行为?教师和学生们对使用新教材的真实感受如何?实际效果如何?等等,这是必须认真总结的。 (2)实践上的困难 2004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记者调查《山东各中学师资不足:新课程受阻》,《济南时报》也发表署名文章:《普通高中新课程:遭遇阻击战》,《四省区名师“会诊”高中新课程》。广东:红红火火,海南:隔岸观火,山东:后院起火,宁夏:黑灯瞎火。 (3)考试的制约 教材穿新鞋,考试走老路。 需要对新课程保持清醒认识: (1)新课程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持改革。(2)改革不允许失败,也失败不起。(3)新课程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