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守护生命.doc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守护生命.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守护生命

第三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策划书 学 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 守护生命-紧急救护 项目类型: ■ 创意组 □ 初创组 □ 成长组 团队成员: 赵伍佳 郭鑫 刘莉芸 李珂澜 指导教师: 许小榜 2017年4月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1 1.项目背景 1 2.项目意义............................................2 3.项目现状 3 4.政府政策 6 二、项目概述 6 1.项目功能 6 2.项目特色 8 3.项目可行性分析 9 4.项目运营模式 10 三、战略管理 11 1.组织使命 11 2.组织目标 11 3.战略规划 11 四、管理体系 12 1.组织结构 12 2.管理团队 12 3.人才引进和管理 13 五、财务分析 13 六、风险预测与防范策略 14 1.风险分析 14 2.防范策略 14 守护生命-紧急救护 一、项目背景 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加快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突发事件、紧急事故、自然灾害、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城市人群院前急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第一目击者”的现场紧急救护能力强弱往往可以直接改变伤病者“生与死”的结果,对成功开展院前急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场紧急救护是指意外或事故发生时,在医护人员或救护车未到达前,“第一目击者”以一般公认的医学原则为基础,利用就地方便便设施(或徒手)在事发现场给予危重伤患实施的初步救助或救护,对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病情,减轻痛苦和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医学研究表明,严重伤害或疾病发生时,“救命黄金时间”仅为最初的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事发现场每延迟1分钟抢救,病人的死亡率就上升3%,抢救成功率就降低10%。例如严重外伤若能在伤后5-10分钟内给予现场紧急救护措施,伤后30分钟内给予专业急救处置,则18%-25%的伤者生命将因此得到挽救。因此,说明现场急救及早介入非常关键。 但是,通常由于“120”热线无效占用,急救车调配不及时,甚至交通拥堵等原因,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往往远超过患者需要救治的黄金时间,导致患者因救治不及时,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死亡。 北京市卫生局2007年公布的急诊死亡人数显示:全年死亡62767人,死于家中的占到了49.74%。“急救车到来之前,近一半的患者已经失去了生命。”这是残酷的事实。 一瓣桔子卡死3岁男孩,胳膊刮伤夺取老人生命…… 与此同时,我国现场紧急救护是由专业的救护人员展开的,长期以来公众对现场紧急救护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现场紧急救护是专业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造成我国公众现场紧急救护参与度低,基本处于不足或缺失状态。2014年1月17日深圳女高管倒于地铁口,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的50分钟内,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她采取有效急救措施,120到达现场时患者已经死亡,这是公众现场紧急救护不足或缺失的典型案例。 公众现场紧急救护不足或缺失带来严重后果,究其原因与我国缺乏对广大群众开展普及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公众现场紧急救护技能”志愿培训平台,定期对公众进行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现场紧急救护技能,提高人们自救、互救的能力,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意义 “现场紧急救护技能”志愿培训平台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进行现场紧急救护技能知识的义务普及和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现场紧急救护技能,提高人们在突发事故中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及急救成功率。培训主要以现场的、初级的、易掌握的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为主,充分考虑普及性、使用性和互动性,实行线上宣传和和线下培训同步走,突出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原则,力争实现15%以上的群众接受培训的目标,挽救患者生命,为医院处理赢得时间和治疗条件,从而使突发事件死亡率大大降低。 3.项目现状 “第一目击者”能够有效参与现场紧急救护是院前急救成功的直接保证,现场紧急救护体系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技能的普及率。西方发达国家公众的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及成功率均较高,而我国公众现场紧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尚存在很多的问题。 (1)国外公众现场紧急救护培训概况 目前在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急救体系,并通过法律、法规对公众现场紧急救护培训的承担机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①美国的公众现场紧急救护培训 美国于1959年开始实施急救医疗,1973年美国协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法案》,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美国对普及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教育极为重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