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雷雨_最初文本的结构_叙事和主题精选
《雷雨》最初文本的结构、叙事和主题
王晓枫
内 容 提 要 : 曹禺《雷雨》最初文本的结构、叙事与主题是一个庞杂而
且繁复的存在。本文试图对这一文本作精读细读,由“二人戏”及“层
层剥离”的叙事的独特角度切入,来探究它的结构的生成与叙事的演
进,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它的宏大深邃的命运悲剧主题的产生。
关 键 词 : 《雷雨》 最初文本 结构 叙事 主题
《雷雨》的最初文本于1934年由靳以、巴金经手刊载于《文学季刊》第1卷
第3期,由“序幕”、“四幕正式悲剧”及“尾声”组成。
一 以“二人戏”为主体建构而成的宏篇巨制
细读《雷雨》全剧,一个有趣而几乎很少被提及和重视的艺术现象便会“顽
强”地“浮出水面”,那就是遍布其中的大量的“二人戏”场面。以下是全剧各
幕“二人戏”场次及其各自人物关系的详细统计:
第一幕:1.鲁贵与四凤(父女);2.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的兄妹);3.鲁
贵与四凤;4.蘩漪与四凤(主仆、情敌);5.蘩漪与周冲(母子);6.周朴园
与周萍(父子)。第二幕:1.周萍与四凤(主仆、恋人);2.周萍与鲁贵(主
仆);3.蘩漪与周萍(后母与继子、情人);4.蘩漪与鲁贵(主仆);5.侍萍与
四凤(母女);6.鲁贵与侍萍(夫妻);7.蘩漪与侍萍(周公馆太太与鲁贵的
妻子);8.蘩漪与侍萍;9.周朴园与侍萍(前夫妻);10.周萍与周冲(同父异
母的兄弟、情敌);11.周萍与四凤;12.蘩漪与周萍。第三幕:1.鲁贵与四凤;
2.四凤与周冲(被追求者与追求者);3.大海与周冲(矿工与少爷);4.侍萍与
大海(母子);5.侍萍与四凤;6.四凤与周萍。第四幕:1.周朴园与仆人(主
仆);2.周朴园与周冲(父子);3.周朴园与蘩漪(夫妻);4.周朴园与周萍;
·14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年第1期.
5.蘩漪与周萍;6.蘩漪与鲁贵;7.蘩漪与大海(周公馆太太与鲁贵之子、四凤之
兄);8.周萍与大海(周家少爷与四凤之兄);9.周萍与四凤(恋人、同母异父
的兄妹);10.周朴园与仆人。
若再算上“序幕”中的姑奶奶甲与老人、姊姊与弟弟的场景,整部《雷雨》
中的“二人戏”就多达36场!也就是说,相对于“一人戏”(俗称“独角
戏” )或三人及以上的“多角戏”而言,《雷雨》主要是依赖“二人戏”构建
而成。纵观全剧,除了蘩漪在第二、四幕中、四凤在第三幕中、周朴园在第四幕
开始时的极个别、短小的“一人戏”及各幕、剧末的“高潮戏”(如第一幕中的
“喝药”、第二幕中的“打架”及第四幕中的“揭老底”等)外,剩下的基本上
就是形形色色的“二人戏”及少量带有过渡、铺垫性质的“多人戏”(如第一幕
中蘩漪、周冲、四凤及蘩漪、周冲、周萍的“三人戏”,第二幕中鲁贵、侍萍和
四凤的“三人戏”,第三幕开始时鲁贵一家人的“多人戏”等)了。全剧中八场
分量很重、篇幅颇长的“二人戏”对它的构成有着“主体”与“骨架”的作用与
意义:它们分别是第一幕开头鲁贵与四凤的“对谈”戏,第二、四幕中蘩漪与周
萍的“对手戏”,第二幕中周朴园与侍萍“相认”的戏,第三幕中周冲对四凤
“交心”的戏及侍萍逼四凤“发誓”的戏,第四幕周萍与大海“对话”的戏。
——从此角度来纵览《雷雨》全剧的构成便显得别有意味。《雷雨》全剧中周、
鲁两家的八个人物在一天内的不同时段、空间以不同的组合轮番登场,演绎着各
自及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这种“二人戏”场景构成了极其丰富的戏剧美
学意蕴:在以高密度对话为主的话剧范式中,它能牢牢地吸引住读者(观众)的
耳目及注意力;从而构成了整个剧作中颇具戏剧冲击力和心理震憾性的重要场
景;它们的演进、铺垫,直接推动了整个悲剧“高潮戏”的到来,让全剧显得张
驰有度、有理有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对于剧作家而言,在一部作品中编排了以“对话”为主的大量的“二人
戏”,是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隐藏着极大的危险的。首先最大的
弊端莫过于因冗长、乏味而流于庸俗、陈腐,缺乏戏剧文本所必有的各种紧张、
冲突与矛盾等特质;其次过分不着边际的“瞎扯”很容易让读者(观众)如坠五
里雾中、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