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的中国版解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兰朵》的中国版解谜      《图兰朵》这出戏,以出谜和解谜为中心,写了一个谜一般的故事。蹊跷的是,该戏本身也有很多谜,算得上是歌剧中最招人争议的剧目之一。   就上演频率而论,此剧在世界各大歌剧院中占有稳定的保留剧目地位,其“票房号召力”堪与任何“畅销戏”相比。除《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这几部常演不衰的普契尼品牌戏之外,最能保证上座率的普契尼歌剧,一般公认是《图兰朵》。显然这得力于普契尼在此剧中所显示的诸多“拿手好戏”――例如令人回肠荡气的咏叹旋律(第三幕中男主角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经由“世界三大男高音”的不断传唱,已然成为作曲家的音乐标识,流行程度几近家喻户晓);例如让人心荡神怡的东方异国情调(《图兰朵》的“中国风味”比《蝴蝶夫人》的“日本风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对那首著名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运用与处理,让西方人听来很“中国”,又让国人听来很“现代”,可谓一箭双雕!)。再加上弥漫在情节故事和音乐刻画中的怪异色彩和神秘气氛,不仅赢得上佳的剧场效果,同时还刺激观众的文化想象,《图兰朵》的吸引力因此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另一方面,《图兰朵》又留下不少遭人非议的话题。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变故”是,普契尼在该剧创作的重要关口,因病突然不幸撒手人寰,将数十页散乱的乐谱手稿遗留身后,《图兰朵》因而成为普契尼最后一曲“未完成”的“天鹅之歌”。幸好,普契尼生前已“基本”完成《图兰朵》――否则,当今世界的观众将无缘看到此剧。第一幕,第二幕,以及第三幕的前半,所有总谱已经普契尼本人誊写完毕。但是,在第三幕进行至柳儿自戕和葬礼一场戏之后,作曲家手中的笔被死神无情夺走。该剧的结尾,就此成为歌剧史中非常著名的难解之谜。   让人搔头的是,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谜。它的严重性在于,《图兰朵》全剧的立意或主旨都必然取决于这个结尾――简直是逃不掉、绕不开的劫数。美丽而冷酷的中国公主图兰朵,在鞑靼王子卡拉夫猜中自己的谜语之后,不仅拒绝履行成婚诺言,而且为解开卡拉夫姓名之谜,折磨并逼问女仆柳儿。柳儿为信守秘密而自杀。在歌剧的结尾部分,图兰朵必须转变自己的性格,恢复自己的人性――她宣布卡拉夫的名字是“爱情”,并热切地与卡拉夫一道高歌“爱情、阳光、生命、荣耀”。整部《图兰朵》的谜底至此告揭――温暖的人性之爱终于战胜阴冷残暴的符咒。   然而,普契尼之死,使《图兰朵》的最终解谜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图兰朵为何转化?如何转化?谜底答案,普契尼没有来得及用音乐给出。   诚然,《图兰朵》的脚本已经写就,故事情节已有交代――骄傲的中国公主是因为卡拉夫王子热烈的一吻而幡然醒悟。但是,在歌剧中,完成戏剧任务的不是脚本台词,而是对脚本台词作出反应并使之转型乃至升华的音乐。因而,在歌剧中,没有音乐,就等于没有结果。有证据显示,普契尼本人并不满意这样的脚本构思,因而在音乐写作中一再踯躅。有评论甚至认为,从普契尼一贯的艺术作风和音乐风格看,他也许没有能力给出这个关键性的答案。因此,《图兰朵》最终的“未完成”,根本原因不是普契尼没有时间,而是普契尼没有能力。对于这一略带残酷色彩的解释,姑且听之。不过,目前习见的《图兰朵》结尾,出自比普契尼小一辈的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1876-1954)之手。遗憾的是,阿氏的这个结尾虽然根据普契尼的遗稿写成,但普遍认为这个版本与普契尼原剧的细腻和雕琢无法匹配,音乐进行粗糙而武断,图兰朵的转化因而显得突兀,不能令人信服――打个比方,阿尔法诺的结尾之于普契尼的《图兰朵》,大概相当于高鄂续写的后四十回之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就续写的份量和水平而论,阿可能还不如高)。于是,图兰朵和卡拉夫,就成为歌剧舞台上一对无法让人“全心全意”接受的情侣。《图兰朵》作为一部公认具有缺憾的优秀剧目,也就这样一直不无尴尬地存在于观众的视野中。      国家大剧院选中《图兰朵》作为该剧院启用之后独立制作的第一部歌剧剧目,于2008年3月21日晚在歌剧厅举行首演。全剧的视觉效果(高广健任视觉总监)以暗红、深蓝和金黄为基本色调,恰如其分地与普契尼的音乐色调相配。导演(陈薪伊)起用了多种中国元素(如“楼兰公主”和“羽人”),为剧情作画龙点晴式的铺陈。各位主唱演员(意大利女高音基文娜#8226;卡索拉、中国男高音戴玉强和魏松、中国女高音幺红和马梅、旅美华人男低音田浩江等)均有上乘发挥,而参与合作的上海歌剧院的乐队与合唱队(旅意华人吕嘉任指挥)倾力献演――总之,这是一次代表了中国当前歌剧最高水平的、具备国际水准的《图兰朵》演出。   当然,此次制作最“抢眼”的一个特别之处,是特邀中国的青年作曲家郝维亚(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为《图兰朵》续写结尾――以此成就中国版的“图兰朵”解谜。这一做法的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