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朽的“二泉” 永远的阿炳
2008年12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冬雨绵绵,“二泉映月广场”彩球高悬,由无锡市委市政府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主办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正在冒雨举行。本次阿炳诞辰纪念由成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阿炳艺术委员会、召开阿炳艺术论坛、《礼乐无锡》首发式、阿炳纪念大会、二泉映月音乐会、“丝竹天韵”迎春音乐会等多项内容组成,参加人员除江苏省、市、区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协相关领导之外,还包括江苏省、北京、上海、台湾、日本等海内外几十位知名音乐学家、演奏家、作曲家。
大哲学家康德一生未走出他生活的小镇哥尼斯堡,但他的哲学思想却传遍了全世界。阿炳一生未离无锡,但他的作品却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不仅在国内国民生活与专业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当小泽征尔言及《二泉映月》“应当跪着听”时,当这样一个民间音乐家的纪念会不仅受到省市各级政府官员和音乐学家、演奏家、作曲家的重视,更牵引了中国台湾与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国乐爱好者的关注,这一民间音乐家如此跨国界持续“走红”现象,已经不再是几次会议就能彻底解绎的问题,而应当有一个稳定的机构、合理的机制来保证持续地研究他不断生发出的众多启示与理论价值。
阿炳57年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是他万般艰辛的音乐人生中,却“吸收了57年,积累了57年,探索了57年”①,集道教音乐与吴地其它民间音乐之精髓而化成以《二泉映月》为代表的六首艺术珍品。他离去之后的这58年,不同民族、肤色、国度、年龄、阶层的学习、赏析、研究层递延展,日日新,又日新。这58年间,对阿炳的研究以1978年为界,可分为前二十八年与后三十年两个阶段。
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南下无锡,携带彼时国内罕见的钢丝录音机,录下了阿炳的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抢救了阿炳音乐。1951年,在吕骥的关照下,天津广播电台播放所录乐曲,阿炳音乐开始走向更多的民众。1952年经杨、曹二位先生记谱整理,上海万叶书店初版阿炳的六首乐曲之曲谱及12篇介绍文字――《阿炳曲集》,阿炳音乐自此走进更多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中。1959年国庆十周年,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制成唱片,赠予来访的国际友人,阿炳音乐开始走出国门。此为阿炳研究的第一阶段,以音响传播与乐谱出版为主要形式,以六曲乐曲的演奏说明、指法订正以及阿炳生平介绍为主要内容,以杨荫浏、曹安和、黎松寿等录音亲历者为主要作者。
第二阶段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并在1983、1993、2003年借阿炳诞辰九十周年、一百周年、一百一十周年等时日,掀起三次阿炳研究的热潮。今天在百度中以“阿炳”、“二泉映月”为关键词搜索,能分别得到38.7万和74.8万个相关网页。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中,以“阿炳”、“二泉映月”作“篇目”精确符合检索词,可分别得到170篇和191篇期刊文章。这三十年在深化阿炳生平研究的同时,通过音乐史家、作曲家、演奏家、民族音乐学家等多方面学者的共同参与,有关阿炳音乐的改编、教学、表演、研究、交流得以全面展开,阿炳的研究热度与民众关注度空前未有。“议出道门”等问题的多次、多人论争为第二阶段阿炳生平研究拉开了序幕,而最终结果是促成了较为公允的“阿炳年谱”。阿炳音乐方面,《二泉映月》当属六首乐曲中被研究、演奏、改编最多的代表性作品,尤其以彭修文改编的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丁善德改编的弦乐四重奏、王健填词的独唱曲等影响较大。对阿炳音乐的研究方面,施咏在《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一文中,归纳为“采访与推广”、“标题与内容”、“音乐本体的研究”、“演奏风格、技法、乐器形制与谱本的研究”、“与《二泉映月》相关的律制、测音研究”、“文化、美学及其它方面的研究”、“《二泉映月》改编曲研究”、“其它曲目的研究”②共八个方面,逐一对近年的研究成果作了梳理。而在音响方面,近三十年间,可以说有多少位二胡演奏家,就有多少版本的《二泉映月》,各种版本的比较,自当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阿炳诞辰115周年之际,这次的纪念大会不仅是历次纪念活动的继往之举,更是阿炳持续研究的一个新开端。新当选的阿炳艺术委员会会长刘文金先生不无感慨地指出,“华彦钧的名字是升腾在无锡上空耀眼的光环,《二泉映月》是神州大地上的奏鸣,并且是以不同的形式传遍五湖四海的回响”。冯光钰先生认为“阿炳的不幸早逝,意味着他呕心沥血建造的音乐‘博物馆’毁灭了”。刘再生教授以音乐史学家眼光论证阿炳是“中国‘乐神’的化身,阿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贡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乔建中则以《新世纪阿炳研究十二题》的新视野畅想了可能形成的“阿炳学”广阔的学术前景。江苏朱昌耀以自己的演奏经验解析《二泉映月》与《听松》,日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