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加2006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
2006年9月6日至24日在英国举行了第15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该比赛自1961年创办,至今已成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参赛曲目总时间要求三个小时之多,对青年钢琴家是极大的考验。“利兹”比赛的创始人范妮?沃特曼(Fanny Waterman)出生在英国工业城市利兹。她喜欢音乐,但那里没有音乐学校,年轻的时候要乘火车去伦敦上钢琴课。但正当她开始演奏生涯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她的演奏梦想。当时有两个选择,或者参军,或者当教师。她选择了后者,并在教学工作上取得成功。她编写的钢琴教程(《钢琴课》、《我和我的钢琴》(2004年由我国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至今还畅销世界许多国家。
有一天晚上,她跟她的丈夫说:“我们来办一个国际钢琴比赛吧!”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畅想!她要给她的故乡注入音乐生活。在她丈夫的大力支持下,三年一届,她辛勤地经营了45年,并通过一位认识欧洲音乐界名人的钢琴家,邀请到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家担任评委,始终保持该比赛的高水平和在艺术上的严肃性。她的宗旨就是培养年轻的钢琴家,给他们创造一个攀登高峰的台阶。15届中许多首奖获得者现在都是世界闻名的大师,如1969年罗马尼亚的拉杜?鲁普(Radu Lupu)、1972年美国的穆累?佩拉希亚(Murray Perahia)、1981年英国的杨?霍普森(Jan Hobson)等。现在利兹已成为英国几大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范妮?沃特曼为城市做出重大贡献,2003年市政府专门嘉奖了她。2005年英国女王封范妮为Dame,这是在英国对一位妇女最高的荣誉。
我是第4次应邀担任“利兹”比赛评委的。二十多年来,我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世界上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看到一代青年钢琴家的成长和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亚洲钢琴家的崛起。记得1996年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利兹”比赛时,只有陈萨一个人,而今年却有10名中国选手被录取,其中5名进入二轮,1名进入决赛;韩国有8名选手,其中2名进入决赛;俄国12名选手中只有1名进入决赛;美国9人中2名进决赛。其中有一名还是华裔。从这人数中可看到现在世界范围内亚洲钢琴家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众多中国、韩国、日本的青年钢琴家,目前大多数还在欧美国家留学或曾留过学,尽管他们的基础是在国内打的。但也有可喜的现象,即亚洲国家的钢琴老师也培养了一些国际比赛获奖者,和中国一样,这次比赛有一名18岁的韩国选手非常突出,而他完全是在韩国国内培养的。我还观察到,有一些优秀的日本青年钢琴家并不是在音乐院校毕业的,如上一届柴科夫斯基比赛的第一名,她基本是在日本国内学习,只是经常在YAMAHA主办的短期大师班上得到一些国外专家的指导。
这次比赛的另一个现象是:25至29岁的大龄钢琴家有38人,占半数以上,他们都是一些久经赛场的老将,得过各种比赛的奖项。而中国选手大部分都是24岁以下,他们中虽然也有人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奖,但基本上还都在上大学或攻读硕士学位及演奏家文凭。
“利兹”比赛的另一个特点是,参赛者选曲自由较大。曲目规定不太死,只规定时间:第一轮30分钟,第二轮55分钟,第三轮75分钟,第四轮一首协奏曲。选曲是一项艺术,怎样才能在每轮的规定时间内全面地反映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修养,并表现出他的个性和长处,是要很好地推敲的。
一般人总认为技术难度大的乐曲能取胜,因此有些选手选曲偏重技术性,如李斯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还有勃拉姆斯的两套《帕格尼尼变奏曲》,尽管他们在技术上准确无误,但仍然未能取胜;而有一些选手选了巴赫和亨德尔组曲,以及莫扎特变奏曲,弹得极为精致,却得到好评。可见“利兹”比赛总的品味倾向还是重视音乐表现。钢琴演奏艺术发展到21世纪,技术上的准确性和辉煌性必须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各种风格的掌握结合起来。
评委们很辛苦。第一轮71名选手弹了5天,第二轮33人弹4天。每天上午、下午、晚上总计要听9小时,第三轮每天听6小时。但是当评委,对我来讲也是学习。今年许多选手弹了不是“常规”的古典和浪漫派作品,而增加了近现代作品,例如:里盖蒂练习曲、普罗科菲耶夫奏鸣曲、梅西安的作品,还有大量德彪西和拉威尔整套印象派作品,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国内音乐院校学生的学习曲目和学习量需要扩大,同时老师们需要知识更新,补充新教材。
评委们虽然很累,但是大家都非常认真负责,边听边做笔记。每一轮结束后,被淘汰的选手都有和评委见面征求意见的机会。评委们本着对年轻一代爱护的目的,给他们提建议和指出努力方向,使他们正确地面对比赛,经受得住比赛的考验,继续努力,有志者会在竞争中成长。
“利兹”比赛的观众也应提一笔。前三轮的独奏会都是在利兹大学的大厅里举行的。我看到每天都有许多老年人,有的拄着拐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