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变迁.docVIP

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变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变迁   [摘要]祖先崇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费孝通先生所总结的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运用功能主义人类学派相关理论,以西宁市逯家寨村祖先崇拜为例,探讨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在中国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祖先崇拜;乡土社会;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41-02       一、人类学视野中的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指信仰死亡的祖先能够对活着的子孙带来某种影响的一种民间信仰体系,子孙对已去世的祖先长辈举行丧葬仪式,定期向祖先贡献祭品。“有人相信祖灵是天帝和其子孙的中介人,有降福和降祸的权利,所以子孙有不祭或得罪祖灵者必受其惩罚。拜祖既不是单纯的爱,又不是单纯的惧,是爱和惧的调和。”祖先崇拜的起源与原始宗教的起源相联系。斯宾塞主张“鬼魂说”,认为宗教源于对鬼魂即死人的畏惧和崇拜。泰勒认为万物都有精灵,人类死后的鬼魂也是精灵的一种,自然界各种奇异现象都是精灵所形成的。“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中特别发达的一种,凡人对于子孙的关系都极其密切,所以死后其鬼魂还是想在冥冥之中视察子孙的行为,或加以保佑,或予以惩罚。”斯宾塞和泰勒推断原始人是从其梦境中得出灵魂的观念,由于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了向祖先赎罪和祈福的需要。   马林诺斯基主张习俗的功能在于通过文化的媒介满足个人的需求,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有基本需要和为了满足基本需要所创造出的文化需要两大类。布朗则借用杜尔干的理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出发,他认为:“功能是整体内的部分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某个社区,都是一个功能统一体。”作为一种人类信仰文化现象,祖先崇拜也符合人类某种需要并发挥某种功能。但随着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祖先崇拜也发生着重大的变迁,以满足社会新的需要,从而创造出新的功能统一体。   二、逯家寨村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   费孝通先生将中国传统社会总结为乡土社会。乡土社会以农业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在固定的土地上出生、成长。“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父母之邦。”在这样稳定不变的社会中,几乎没有历史的变迁。乡土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即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像投入水中的石子一样,以己为中心,一圈圈向外推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乡土社会还是一个礼治的社会,依靠传统的礼就能治理社会。   而现代社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迅猛,每个人都可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借助多种手段满足生存。多变与不确定因素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与人交往不再限于熟人之间。乡土社会以封建宗法制为轴心,在本宗九族之内的亲属体系越来越淡薄。   逯家寨位于西宁市南郊8公里处。1949年前,全村没有长住在逯家寨的非农业人口,都以农业为生,共有677人。民国时期,由保长会同老哲、乡老共同处理村中事务。改革开放前的逯家寨,无一家集体企业以及个体户。改革开放后,各种新事物、新变化不断出现。截至2010年6月,全村有1982人,劳动力1192人,全村有集体企业12个,人均收入5391元。这些企业解决1400多个本村劳动力及外来人员的就业问题。逯家寨是典型的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农村。   三、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祖先崇拜变迁   (一) 从乡土礼治社会宗族到现代法治社会家庭的祖先崇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祖先崇拜就逐渐被纳入宗法系统,不同族内建立了各自的宗庙,成为维系族人的重要纽带。“以儒家占主导地位的祖先崇拜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它减弱了对祖先崇拜的神秘性质,而逐渐成为一种加强了现实功利性的礼治策略,祭祖敬祖隐含了很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乡土社会中,人们通过祭拜共同祖先,族人之间关系变得紧密,大家族由此形成。大家族的形成可以增强成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宗族是国家政权与农村基层社会的中介。因此,祖先崇拜的这一功能满足了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需要。   逯家寨以马姓最多,占人口总数的46.8%;其次是张姓,占人口总数的20.39%。康熙六年(1667),张氏家族修建麟河门楼作为张氏家族的祠堂,是进行家族祭祀、祖先崇拜的重要场所。1989年,张氏众人重修门楼,如今的麟河门楼已经失去了其原始功能,作为文物古迹存在于村中。清朝乾隆年间,马姓众人修建了马氏家庙,并在各自先人的坟前立碑,形成了马氏大坟滩。当时修建的家庙同治年间被焚毁。1990年,马姓众人在原坟地后方立大青石新碑一块,以示纪念。2010年,笔者在逯家寨村对一位78岁张姓老人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