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2 现代文八(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docVIP

专题52 现代文八(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52 现代文八(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

现代文课文复习要点——八(上)第一单元 一、课文点睛 第1课 新闻两则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荻dí 溃kuì退 泄xiè气 阻遏è 绥suí 聿yù 2.词语解释。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重点句段】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重点常识】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重点问题】 新闻中议论的作用:点明的敌人失败我军胜利的原因,表现了作者革命家的气魂,增强了新闻语言的生动性。 第2课 芦花荡 【重点字词】 生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 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词语解释。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重点句段】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重点常识】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重点问题】 景物描写的作用:突出环境的险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描写老英雄行为做好铺垫,突出了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与传奇色彩。2、衬托人物的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反衬鬼子的残暴。4、描写开放的芦花,烘托老头子胜利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突出了老头子的高大形象。 第3课 蜡烛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匍匐pú fú 揣chuāi在怀里 衰shuāi老 淹没mò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 gōng) 鞠躬 肃(mù) 穆 3.词语解释。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重点句段】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重点常识】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重点问题】 1、文中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老妇人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2、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象征了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和两国人民战斗情谊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 2.词语解释。 (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重点句段】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重点常识】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重点问题】 1、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