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贫困生野心理贫困冶理论困境与路径建构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高校贫困生野心理贫困冶理论困境与路径建构
Povert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overty Theory Plight and Path Construction王兵淤WANG Bing曰王彩英于WANG Cai-ying(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68;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9)(淤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211168,China;于Zhongshan Vocational College,Nanjing 210049,China)
摘要院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现实的生活境遇和自我评价的偏差会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形成负性的心理刺激,但是用“心理贫困”的标签定义贫困学生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会遭遇困境,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路径为贫困大学生排忧解难,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Abstract: The students with economic difficulty will cause the invisibl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form negative mental stimulationbecause of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the deviation of self-evaluation. But using psychological poverty label to define poverty students will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e can explore new p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the poverty students tosolve problems, create a good cultur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关键词院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Key words: university;pover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poverty中图分类号院G44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9-0237-021
贫困生野心理贫困冶镜像及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生长的环境和人生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目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高校已经占到一定的比例,对于他们而言,虽然家境困难的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但是现实的生活境遇和自我评价的偏差会造成无形的压力、形成负性的刺激,而这些都会在他们的心理上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来,若不及时调整可能会造成心理挫败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据研究,目前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俗话说,“人穷志不短”,就是从精神和心理层面揭示人对待物质贫困时的态度。精神世界的匮乏总比物质世界的匮乏更为可怕。大学生所谓的“心理贫困”来源于物质贫困,其影响却远远大于后者。他们虽然生理、心理上趋于成熟,但是残酷的现实总是令他们困惑,他们的心理时不时处在断层的脆弱边缘。浅层次的心理问题聚集到一定程度会发酵,甚至积重难返,成为“心理贫困”。首先,心理贫困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挫败感,容易把外在的、经济负担的转变成内在的负性压力。在对经济现状担忧的同时,对学习的良好心理预计也开始发生转移,积极向上的心理反应正在退减。其次,一定比例的学生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系列心理问题,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抑郁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淤另外心理贫困会多向度辐射,形成连锁反应,对其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其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
1.1 自卑羞愧的心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自卑的心理会使人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经常倾向于自我否定并产生无助感,并且很容易将这种无助感和自我否定范围辐射式地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如此小心的自我呵护甚至自我遮蔽会使这些学生变得敏感自卑,同时,周围生活环境的反差与对比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1.2 紧张焦虑的心理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而言,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校贫困大学生对家庭面临的困境几乎都是无能为力,有的甚至感到自己的求学增添了家庭的负担。他们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