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眉性比男儿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娥眉性比男儿烈   革命女侠秋瑾是个典型的近代才女。其诗文奇丽雄健,在清末三大才女(另二位为吴芝瑛、徐自华)中尤为突出。吴芝瑛是安徽桐城人,曾一度移居北京,是极负盛誉的书法家(善于工瘦金体)和诗人。徐自华比秋瑾年长两岁,原籍桐乡石门镇,系书香门第,嗜古文,工诗词,与吴芝瑛齐名。包括徐自华之妹徐蕴华(字小淑)在内,是时代的风雨使这四位女性聚到了一起,她们所结成的友谊坚于磐石,可谓是空前绝后的。这大约也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凝聚力所致的。   秋瑾17岁时奉父母之命嫁于湘潭富绅王廷钧,王用钱财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官衔,1903年,携秋瑾入住京师,居城南之绳匠胡同。吴芝瑛的丈夫是无锡举人廉泉,当时居住在北京的南半截胡同。秋瑾赴日本前,王廷钧对之横加阻拦,秋瑾激烈抗议:“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王又恼又恨,断其经济以阻其行。秋瑾不屈,“钗环典质浮沧海,骨肉分离出玉门。”秋瑾与王廷钧琴瑟失和之后,吴芝瑛便接秋瑾至其家暂住。翌年,她又资助秋瑾东渡日本留学,鼓励她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第二年,秋瑾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同盟会。   同盟会在浙江南浔创办了浔溪女校,聘请徐自华担任校长。开学不久,浙江同盟会的主盟人、刚从日本归国的秋瑾即被陶成章、蔡元培他们推荐到浔溪女校任教。“新诗读罢齿犹芬,大小徐名久已闻”,在学校里,秋瑾与徐家姊妹诗文唱和,相见恨晚。自华、蕴华仰慕秋瑾的胆识和气魄,与之结盟为姊妹,决心追随秋瑾一起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斗争。1906年夏,由于封建卫道势力的反对和排斥,秋瑾被迫离开了南浔。   两个月后,秋瑾准备到爪哇、新加坡一带去筹集起义资金,返回南浔后拟在徐家小住几天,不幸突患重病,自华、蕴华忙请医买药,床前床后照顾秋瑾,秋瑾时时感动流泪。病愈后秋瑾回到上海,同盟会派出的筹资人员早已出发,为宣传妇女解放,她积极筹办《中国女报》。然而,经费短缺,筹措无门。徐自华获悉后,在婆家反对出资的情况下,毅然与婆家脱离关系,变卖了自己在南浔的房产,赶到上海吴芝瑛家中(吴已自京回沪),将筹措的资金捐给秋瑾。其妹蕴华闻讯后也变卖饰物,将得到的资金全数捐给秋瑾。   1907年3月,自华陪秋瑾同游西湖,在岳王庙前,二人徘徊再三。面对西泠,秋瑾忽对自华感慨地说道:“我此去万一殉国,请埋西泠。”最后分手时,秋瑾将臂上一双翠钏取下,交给自华,且写下《临行留别寄尘小淑》的诗作:      此别深愁再见难,临歧握手嘱加餐;   从今莫把罗衣浣,留取行行别泪看。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六日(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秋瑾亲属慑于清廷淫威,不敢领取秋瑾遗体,当地善堂草草收殓,本想移严家潭殡舍停厝,屋主得知是被杀头的革命党棺木,竟断然拒绝,只好停放在偏门头大校场近旁,柩上覆以草帘,难遮风雨。徐氏姐妹得此消息,泪湿满面,二人决心实现秋瑾“埋骨西泠”的生前之约。   绍兴知府贵福和浙江巡抚张曾剔杀害秋瑾后,派密探四处捕杀革命党人,以求斩草除根。徐自华压下幼女夭折之悲痛,冒着危险又去沪上找到吴芝瑛(吴当时正在病中,闻此大恸),二人密商再三,由徐氏姊妹在西湖西泠桥一带购地建墓,吴芝瑛出200银元助葬。徐离沪后,吴在信中又提醒道:秋柩“能密运不使官场知之否?”务要“事前防泄漏也”。   翌年二月,徐自华悄悄打通几个关节,请出秋瑾之胞兄秋誉章协助。徐蕴华赶赴绍兴,扮成送葬的亲人,在大通学堂工友的帮助下,昏夜秉烛入文种山,偷出灵柩。运往江边时,忽遇夜巡之清警,蕴华哭诉说是亲姐之棺木,方才平安将灵柩送到船上。日止夜行,船离鉴湖后再渡钱塘江,几经波折,才到杭州江干上岸,下葬于西泠桥畔,距苏小小墓地不远。   徐自华撰写《鉴湖女侠秋瑾墓表》,吴芝瑛亲笔写了“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的墓碑及墓志铭。门首是张辛甫写的对联:“六月六日(秋瑾就义日),秋风秋雨。”清末三才女,就这样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秋瑾下葬不到两年,被清廷巡查御史常徽发觉,上奏平墓。秋誉章获悉,即刻雇人将秋瑾灵柩取出,运往湖南湘潭,在秋瑾夫家墓地暂放,徐自华避居上海租界。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徐自华力主将秋瑾灵柩“还葬西湖”,以实现秋瑾遗愿。于是,由“秋社”发起,呈请国民政府批准,复将秋瑾灵柩从湖南运回西泠桥畔,在孤山重新建墓。“秋社”也正式公开成立,孙中山先生担任名誉社长,徐自华任社长。1935年,徐自华病故,葬于秋瑾孤山墓侧。   历史进入20世纪,秋瑾这样的女性之花不再是一朵两朵,而是一簇一簇的。中国女性之美与哺育她们的大地原本就是统一的。西湖名山秀水驰誉天下,它是以古代美女西施来命名的。艺术不能超越自然,而秋瑾32个春秋的生命被女伴们以近似于精卫填海的精神祭献于她生前所挚爱的自然山水,会使这名山秀水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