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PPT.ppt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PPT

玉米病虫草害 发生与防治(1) ;一、玉米病害及其防治;(一)种子腐烂 ;;防治 (1)选用良种,测定发芽率,发芽率低于85%时要更换种子或加大播种量。(2)适时播种。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60%以上,方可播种。(3)选用适宜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4)其他种子处理措施。用ABT4号生根粉15~20毫克/千克溶液浸种6~8小时,或用0.3~0.5毫克/千克的芸薹素内酯溶液浸种12小时后播种,促壮苗早发、增强抗逆力。(5)提倡采用地膜覆盖。(6)提高播种质量。;;;根腐病表现症状;玉米真菌性苗期病害;(三)苗枯病;症状 玉米苗枯病一般在苗期发生,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产生褐变,后扩展到整个根系,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少有次生根,并向上引起茎基部水浸状腐烂。叶鞘变褐色并呈撕裂状,叶片变黄,叶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随后自下而上叶片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则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危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多在叶尖处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焉。;;发生规律: 种子、病残体和土壤带菌。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还田面积的迅速增加、及持续秸秆还田多年连作导致的土壤中病菌数量大和种子带菌所致,种子带菌是苗枯病发生早并能形成中心病株的主要原因。病菌的芽管和菌丝与玉米种子或幼苗接触, 从种皮裂口、幼嫩部位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萌发的种子、侧根或幼茎,菌丝体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组织崩解和死亡。气候条件是发病的主要诱因,春播玉米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阴雨天较多,土温低,发病率高。未包衣或未使用杀菌剂拌种的田块,沙质土、地势低洼、播种过深、苗期生长弱的地块,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明显。;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肥,加强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和生长健壮,提高抵抗能力;雨后及时划锄,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减少越冬病原菌。(3)种子处理。采用种衣剂包衣或用三唑类杀菌剂等拌种、浸种。如用25%粉锈宁(三唑酮)拌种(拌种量为0.3%~0.4%)和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100毫升,拌种5千克。(4)及时喷药。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重点喷施玉米苗基部或根部。;(四)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上也可见连片病斑。常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 一般大小为50~100毫米×5~10毫米,有些病斑可长达200毫米。叶片上病斑多时,常导致整叶枯死。湿度大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初期);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土壤肥力差,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如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目前已发现Ht1、Ht2、Ht3、HtN、HtP 五个显性单抗性基因,抗性相对稳定。自交系8112、5003等为高感。;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根据各地的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②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株底部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秋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促进植株残体腐烂。③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科学排灌,合理安排株行距提高田间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促使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有助于延缓病害发生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差的单作田及玉米多年连作田有利于该病发生。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于玉米抽雄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l次。;(五)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症状: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