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鞭毛虫病PPT.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 鞭毛虫病PPT

第六节 鞭毛虫病 一、伊氏锥虫病 伊氏锥虫寄生于动物的血液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牛和骆驼,其他哺乳动物,如猪、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亦可感染。;1、病原体:伊氏锥虫,呈弯曲的柳叶状,前尖后钝圆,大小为18—30um×2—2.5um。虫体中部有一椭圆形的泡状核,后端有点状动基体和毛基体,由毛基体生出一根鞭毛,沿虫体边缘的波动膜向前延伸,并游离出体外。; 2、发育史:伊氏锥虫的发育史简单,只需一个宿主。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血浆和淋巴液内,以体表渗透吸收营养,并以纵二分裂方式进行大量繁殖。;3、流行病学 (1)感染来源:本病的感染来源为所有的病畜和各种带虫动物。 (2)感染途径:①主要是由吸血昆虫在吸血时,将病畜体内的虫体传递给健康家畜。②用污染虫体的注射器或手术器械诊疗健畜时,也可造成感染。 ;4、病状 牛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少数为急性发作。病牛体温升高40—41.6C,呈不规则间歇热型。可视粘膜先潮红,后苍白黄染,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多数病牛耐过急性期转为慢性。;5、部检: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浆膜有小出血点。急性病例的脾肿大显著,髓质烂泥状。慢性病例脾较硬、色淡、包膜下有出血点;肝肿大、郁血,切面呈豆蔻样。骆驼和牛的第三、四胃及小肠粘膜有出血灶。;6、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剖检变化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确诊。 血液寄生虫学检查可采耳尖静脉血作血液压滴标本或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虫体确诊。也可用动物接种、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7、治疗:本病应早期治疗,并配合对症疗法和加强护理。伊氏锥虫有不同的地理株,各虫株对各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不同,应注意选药。 萘磺苯酰脲(拜耳205):牛每头3-5克,一周后再用药一次。 ;甲基硫酸喹嘧啶(安锥赛):马5mg/kg、牛3—5mg/kg、骆驼2mg/k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一次皮下注射,必要时2周扣再用药一次。 贝尼尔(血虫净):马3.5—4mg/kg、牛3.5—3.8mg/k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作深部肌肉注射。必要时隔5—12天再用药一次。 ;8、预防:疫区应每年在春季虻类出现之前和冬季对易感动物进行检查,发现阳性家畜及时治疗。对假定健康家畜可在发病季节内进行药物预防。加强对调动家畜的检疫,调进的家畜须隔离观察2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病畜尸体应深埋或烧毁。手术器械和注射器要严格消毒。;二、马媾疫 马媾疫是由锥虫科锥虫属的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 1、病原体:马媾疫锥虫在形态上与伊氏锥虫基本相同,但马媾疫锥虫只感染马属动物,病原体在病马与健康马交配时,通地家务事殖器官粘膜的直接接触而感染健康马。也可在人工授精时,因所用器械消毒不严或利用了含媾疫锥虫的精液而造成感染。;2、发育史:马媾疫锥虫在马的生殖器官粘膜组织内,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3、病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个月,病初体温常呈中度升高,以后逐渐恢复正常。典型的症状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即水肿期。公马阴茎肿胀,逐渐蔓延到包皮、阴囊、腹下及后肢内侧;等部位,在水肿部位上的粘膜或皮肤上发生如豌豆大小的黄红色结节和溃疡。这种结节和溃疡可以自愈,愈后留下无色素的白斑。尿道粘膜潮红、肿胀,常排黄色粘液。母马生殖器官也发生相同的病状。病马性欲亢进,发情不正常。此期症状约持续一个月。 ;第二期:即发肤病变期。病马在身体各部,特别是胸腹、臀部的皮肤陆续发生圆形或椭圆形的扁平肿块,直径约4—20cm,内含浆液,时现时隐的“丘疹”。此为马媾疫所特有的症状之一。;第三期:即麻痹期。随着全身症状的逐渐恶化,病马某些运动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现象。常见的是颜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嘴唇歪斜,耳及眼睑下垂。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呈现后躯部位肌肉萎缩,共济失调,体质衰弱,迅速消瘦,以至卧地不起,极度衰竭而死。但土种马的症状往往不十分明显。 ;4、诊断:根据病状,血清学和动物接种试确诊。血清学检查可用琼脂扩散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 5、防治:同伊氏锥虫病。可用呋喃西林1.4g,配成0.14%溶液,呋喃西林用量不应少于1g和大于1.8g。也可用贝尼尔,每公斤体重3.5mg,配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一次,连用3天。;三、牛毛滴虫病 牛毛滴虫病是由毛滴虫科三毛滴虫属的原虫寄生于的生殖器官引起的疾病。; 1、病原体:病原为胎三毛滴虫体,呈纺锤形、长卵圆形或梨形,有3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波动膜明显。体内有一纵轴,与波动膜相对的一侧有半月状的胞口。在不良环境下,虫体失去鞭毛和波动膜,多呈圆形且不活动。;2、发育史:胎三毛滴虫寄生于母牛的阴道、子宫和公牛的阴茎、包皮的粘膜表面及输精管内。通过胞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