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特别的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 特别的1

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 —— 一个小学校长和两个新疆小学生的故事 作者:周 双 单位:开封市仁和小学 职务:校 长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开封市龙亭区仁和小学 邮编:475002 电话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 —— 一个小学校长和两个新疆小学生的故事 引言:我们常常心存温馨,细细地咀嚼幸福,在你生病的沮丧里,有人送来康乃馨一束,还有几十张灿烂的笑脸,有人关心,怎能不感到幸福。——摘自求实中学校长张建平《感悟教育的幸福》。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做了18年的教师,虽然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伟大崇高的事迹,却一样博得了阵阵掌声。 仁和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80后,市区学校收借读费,而且费用不菲,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到市区上学,许多学生选择就近入学,辖区内五个村,在校学生四五百。由于辖区人口的自然减员,群众对教育重视的程度提高,加之办学体制、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2000年后,学生数量急速下滑,到2007年,在校生75人,学校面临生存危机,发展成了学校的大事,招生工作成了学校的大事,校长的烦心事。是啊,没有了学生,还叫什么教师啊。我时常这样想。 一到暑假,老师们走家串户,调查摸底,苦口婆心,做动员工作,为了能和学生家长见面,披星戴月,宣传学校,宣传老师,费尽口舌,时至阴雨,道路泥泞,老师们更是苦不堪言,但是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凭着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从每个学生家里出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落的感触。 今天走访了两个家长,比较累,天晚了,估计家里可能没饭了,和同事一起,在街上吃点吧,不觉间来到了东京大市场夜市,找桌坐定,多日的辛苦,同事也是唉声叹气,咱也忒难了,喝点什么?来瓶啤酒吧,吃什么?不知道。“羊肉串,羊肉串,新疆的羊肉串”很浓的新疆话加普通话,顿时我们来了精神,就吃他吧,一声招呼,跑来一个新疆小孩,典型的维吾尔族小孩,大约七八岁,深深的眼窝和高高的鼻梁,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很是热情,也是地道的新疆话加普通话,职业的原因,见到小孩,很是亲切,随口问道:“上学了吗?”。 “上学做什么?”,“上学没用”。一句让人从没想到的回答,让我和同事震惊,从事教育工作18年,从没听过这样的回答,我顿时汗颜,一时语塞,同事也瞠目结舌。21世纪了,知识时代,真是教育的悲哀。职业的责任,使我从震惊中清醒,马上站起来,找到正在忙碌的家长(我自以为是孩子的爸爸的人),他说一句话,我能听懂几个字:大致意思是,新疆人,一家六口在开封卖羊肉串,四个孩子,依次是十六、十三、十一、八岁,都没上过学。“为什么?”我随口问道。费了好大的劲,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从老板的前言后语加上猜测了解到,家在新疆的一个偏远乡村,当地人祖祖辈辈以做小买卖为生,加之学校离家太远,多数人家的孩子不上学,从其无助的坦白中使我感到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的苍白与无力。 职业的敏感使我顿时想到了责任,从农村教育的优势讲起,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讲起,从国家对农村学生学费、课本费的减免讲起,大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小到生活质量,基本的生活需要。很是兴奋,真的是长篇大论,苦口婆心,对我的孩子也没有讲过这么多上学的重要性,临走时我把学校地址,联系电话,校长的名字,一一留下,最后老板的一句商量,商量。让我和同事很有成就感。 以后的日子,我和同事一直挂念着那个活泼可爱的新疆小孩,不时的谈起,觉得很有必要再去找他,做做工作,来我校上学,我们觉得是一种责任,新疆小孩成了我的一丝牵挂。一周后,不是吃饭,专门等他们,有了一面之缘,再见面就好多了,亲切多了,着实让我们领会到了新疆人的热情,一个劲的谦让,我们直奔话题,还是似懂非懂,还是在猜测中了解到,他们一直在考虑。走了之后,我和同事说,真的没啥希望了,从此不再提起此事。 转眼暑假过去了,又该准备开学了,天天忙忙碌碌,早到晚归,乐此不疲。一天中午,手机响,一看号码很陌生,于是接,太熟细的声音,问了好几遍才知道对方是在问几号报到,太让人兴奋了。下午,他爸爸和叔叔领着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来到学校。可能是没到过学校的缘故,见到很多同龄的孩子,很是兴奋,家长对学校很满意,接下来报名,填资料。此时我才真正知道,男孩子叫:阿不力孜卡日.托乎尼牙孜,听了几遍也没真正听清楚,还是记不住,干脆叫他:阿不力孜。班主任也跟着叫:阿不力孜。阿不力孜的到来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大家很是好奇,可爱的阿不力孜,适应能力太强了,马上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仁和小学历史上第一个新疆学生,让我们很是高兴,感到责任重大,和家长反复的叮咛交待,上下学时间,书包文具的购买,让大学生领着去厕所,从未有过的关心和体贴,都体现在阿不力孜身上,我想可能是我们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家长,临走时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