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音里的福建蚶江镇世界上仅有的海上泼水节.docVIP

南音里的福建蚶江镇世界上仅有的海上泼水节.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音里的福建蚶江镇世界上仅有的海上泼水节   蚶江镇位于福建石狮市北部、泉州湾东南岸,宋元时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门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   每年端午,蚶江会举行热闹非凡的“海上泼水节”,人们在船上用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以祈福消灾。   蚶江是“中国灯谜艺术之乡”,这里人人都爱猜灯谜;也是南音的发源地,听南音、唱南音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福建石狮市蚶江镇位于石狮市北部、泉州湾东南岸,拥有悠久的历史:宋元时期,即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门户,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明清时期,蚶江成为了大陆与台湾贸易对渡的中心码头。这里不仅是南音的发祥地之一,还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灯迷艺术之乡“,更有在全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民俗――海上泼水节。而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林銮渡和六胜塔则静静地躺卧在这里,述说着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海上泼水节 端午节的海上狂欢   一提到泼水节,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日子里,云南的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等民族,都会开展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时间为3~5天。在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中,泼水节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所以知名度很高,享誉海内外。   相比之下,福建蚶江的海上泼水节知名度就小了很多。但是,海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不仅极其壮观,甚至还别有一番趣味。   和傣族泼水节举办的时间不同,海上泼水节举办的时间是在每年端午节。在这一天,渔民们会驾舟从不同的地方赶到泉州湾蚶江一带的海域,是时,泉州湾百舸竞渡穿梭,人们在船上用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而岸上观者如潮,欢声雷动,共同汇成了一幅欢乐的场景。   如今,参加泼水节的船只不仅来自蚶江、泉州湾,周边四邻的渔村也开始纷纷驾舟参与;参加泼水活动的人也不仅仅只有男性,更多的女青年也开始纷纷上阵。有趣的是,女青年们乘坐的船只常常会成为“围攻”的目标,同船的男子们自然也就扮演着“护花使者”的角色,于是,参与者就更加卖力地用小桶从海中取水泼向对手,而泼水节因此就有了更为激烈的对抗场面。   参加泼水节的人们将水看作吉祥水、幸福水,互相泼水就是互相祝福,渔民被泼水后则意味着渔业会更加兴旺;青年男女被泼过水后,意味着他们的爱情会更幸福、更牢固。因此,被泼到水的人脸上总是喜气洋洋,心甘情愿被淋个透。   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关于泼水的民谣:“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盼君早归航,泼水喜团圆。”   这首民谣里提到的蚶江与鹿港的对渡,正是海上泼水节的起源。      泼水节起源于海峡对渡 其传统内涵正在逐渐消解   据考证,蚶江海上泼水节最早见于明,盛于清。明朝的时候,南迁的中原汉人将纪念屈原的端午民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相融合,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到端午节,蚶江的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在海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由于蚶江位于泉州湾口,海面上不适合举行龙舟赛,而且端午节时值春夏之交,天气炎热,为了表达渔民间的情谊,人们就用工具装满海水,追逐互泼,不但驱热消暑,也祈求吉祥平安。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清政府在蚶江设立了海防官署,统辖当时的对台贸易,并开始了与台湾鹿港的对渡。据清朝《对渡碑》记载,当时蚶江已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商通航的中心码头,对渡贸易繁荣兴盛。当时,蚶江已有从事两岸贸易的行郊商号百余家,对渡船只数百艘,两岸的海上贸易繁荣兴盛。   在这一时期,海上泼水节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台湾鹿港的渔民也会专程驾船来参加。渔民们在港口互相泼水,借泼水祈福、消灾。“海上泼水节”这一习俗在这时期正式成型,并代代相传,成为了国内、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文化习俗。   蚶江的海上泼水节曾消失过一段时间。1988年6月28日,蚶江民众为了纪念泉州蚶江与中国台湾鹿港对渡205年,自发举办了规模盛大、别开生面的海上泼水节。据当地人回忆,在那一天,金鼓齐鸣,22艘代表“蚶江”、“鹿港”的船只分成两支泼水船队,相互竞舟泼水。于是,泼水声、欢叫声、嬉笑声,伴随着海涛天风,汇成了一支响彻海峡的“思亲曲”。从此,消失已久的蚶江海上泼水节又复兴了起来,至今年年举行。   除了相互泼水,每年海上泼水节前,渔民们还会举行海峡保护神“金再兴”号的放航仪式,这其实和当地一个古老的故事有关。在传说中,蚶江与鹿港通航、通商的众多船只常常因遇到海上大雾、狂风、骇浪而受困甚至沉没,于是,蚶江王爷常常亲驾“金再兴”号在海上抢救、导航,受到人们的敬仰,更被视为护佑出海平安、风调雨顺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相互泼水外,海上泼水节的其他相关习俗已处于濒危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