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名曲悟新意
[摘要]从《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典名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名曲的旋律之美,结合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现在主导的“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领悟到名曲包含的思想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欣赏古典名曲意在体会其表现的思想、品格和意境,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名曲 领悟 意境
一
每当《夕阳箫鼓》乐声泛起时,脑中就浮现出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的和谐安宁图景,随着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思绪绵远……时而渐闻水波轻拍、流波舒缓之声,不时又传来渔歌悠扬:此情此景疏而远去,静谧中传来樵楼钟声,渐近而振荡的钟鼓氛围中烘托“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然而当你专注于《十面埋伏》之时,楚汉两军决斗的惨烈场面竟扑面而来,于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明王宝(1598-1662)《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闲暇之时品味喜爱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细听起来回味无穷,同时也有不少新的感悟,于是整理连缀成文。以求共赏。
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
乐曲第一段: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袱微沤。”(一《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作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时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自古以来人们品味着华美动情的旋律,领略着琴曲内容所表现出的真实内涵。这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三
乐曲《渔樵问答》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呼应形成渔樵对答的情趣。第一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6―10段)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七段形成高潮,刻画出主人翁豪放不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拨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
乐曲以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抒飘逸潇洒的情调,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悠然自得的神态和自得其乐的情趣,从而反映了主人翁向往渔樵生活,希望从自然山水中吸取灵感,以摆脱尘世的烦恼和羁绊,同时表达了主人翁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和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琴曲《渔樵问答》与文本《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
《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