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 热心 热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土 热心 热文化   时盼多日,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终于再版!   2002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策划,汪毅夫主编的畲族研究书系,此书系六本论著涵盖关于畲族风俗、音乐、语言、相关民族比较等多方面研究,而其中关于畲族音乐方面论著――蓝雪霏博士学位论文《畲族音乐文化》成为其中一大亮点,而蓝雪霏教授也以此成为音乐学女博士。   论著自问世起便吸引了众学者的目光,并于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此论著自问世便得到广泛关注,一时成为畅销书目并最终脱销。2008年12月出版社对其进行再版,这对于广大音乐学者无疑是一大喜讯。      双重视角 多元文化      全书分五章(另有绪论)共335页,附有曲例127首。论著中,著者以畲族音乐文化为基点,对畲族的历史、音乐类别及艺术特点、畲族音乐的特质进行了研究,同时又进行地域扩充,将畲族与周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最后眼观当代、放眼将来,对畲族音乐的现代化问题提出探讨。著者以双重视角介入,以局内人(著者自身为畲族)的身份融入,同时又以局外人的学术视野跳出,关注民族间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第一章“畲族音乐史迹追踪”中,著者对畲族音乐的生成、早期形态、与汉民族音乐关联、音乐在迁徒遗留以及形成、发展期进行论证。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著者结合广泛的田野调查认为畲族音乐与古语同生、与社会共长:探寻古歌寻找畲歌早期形态中的文化密码与三声腔;从汉语言与诗歌角度探寻歌言的形成之因;从歌词与曲调角度分析相关地域中的畲歌因素;从历史学角度结合语言与畲歌发现现状对畲歌形威发展期做出论断。   第二章“畲族音乐的类别及其艺术特点”中,著者将畲族音乐分为嬲歌、婚嫁音乐、丧葬音乐、醮仪音乐。因各地音乐文化的不同,学界对于音乐事项的分类常常存在不完善性,在《畲族音乐文化中,著者“力求避免主观的、人为的分类因素,主张从民俗文化角度,也就是以研究对象业已约定俗成的原生原则,对参与者、发生时间、场合、内容、方式、目的诸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警者从以上四类音乐事项的风俗背景、音乐演唱场合、演唱方式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科学地论述畲族音乐与文化背景的交融共生。   第三章“畲族音乐的特质”中,著者以畲族音乐的形式、内涵、外延三个论题对畲族音乐进行剖析。著者认为“探究身居各个不同地域的畲族之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对畲族音乐的形态特征有所提炼和概括,应是畲族音乐特质研究之首要内容”。音乐文化往往具有地域性,每个民族对于各自音乐的诠释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著者对于畲族音乐术语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释义并针对学界对于“双条落”与“真、假声”的不同看法进行辩义。对于畲族四大音调及其变体进行音乐分析,力求抓住其音乐形态特征与形成此特征的文化土壤;从继承传统与调试创新两方面揭示其内涵,而外延从艺术史、民族文化史角度渗透出畲族音乐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章“畲族音乐与周边民族音乐的关系”中,著者以多元文化互动交融为切入点,对相关地区民族音乐及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比较。以梅里亚姆“概念一音声一行为”民族音乐学模式为主线,对畲族与高山族的音乐认知模式、行为模式、本体模式进行比较,且通过比较结果引出思考,提出三个“应该”,即“原始民族音乐以其曾经有过的辉煌,应该还可以与现代音乐一起被置于同一时间坐标上证明这是不同的另一种模式;应该足以显示其中可以被提取的有益于今天音乐发展的因素;应该提出不要走千篇一律的直到被同化殆尽的老路的理由”;以畲、客地域共生性为基点,探寻二者音乐语言上的混融发展;从民族历史文化交流与多元性出发,引入猜想反复推敲,通过曲谱分析对闽东畲族排歌调与桂西南壮族诗交调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出余论认为若将龙州壮族与闽浙畲族的关系加以牵连还需继续深入课题。   第五章“畲族音乐的现代化问题”中,著者有感于田野调查所得畲族音乐贫瘩现状并揭示贫瘠之因,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其自我调节机制未能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及时建立”,针对畲族音乐的贫瘠现状进一步提出“扶贫”措施,著者没有大谈特谈如何保护的空话,而是希望“为畲族音乐的发展办几件实事”,也许只有真正的学者、真正关心畲族音乐前生今世的蓝雪霏才能发出如此急切的呼唤!      前无古人 后待来者      少数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个民族都包含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密码,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经济教育的失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秘者也便与汉族音乐文化者形成了数量上的失衡,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成果上亦是如此。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开发,如田联韬、周吉、杜亚雄、赵塔里木、张兴荣、和云峰等,而关于少数民族音乐的科研成果也随即问世,如田联韬主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